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教育,香港都不可能脫離和中國的關係。洗腦偏頗的東西沒有人想要,但在中國仍未開放的年代,內地人就只能夠從報紙中、書籍中吸收單一的消息,出生在那個年代、來自雲南的藝術家吳以強是其中一個。
1989年,吳以強參加了學生運動,主導了昆明東風廣場的絕食抗議活動,因而成為雲南高校唯一被處分的學生,雲南藝術學院取消了他的學士學業,將他強制分配到鋼鐵公司工作。在辦公室的工作限定了他的活動空間,他的創作慾被限制於辦公桌範圍,沒事的時候,就拿起任何可以當成畫紙的紙張開始書寫塗畫。「開始接觸畫畫是在中學時,因為我是文學生,畫畫是必修課。那時辦公室內,除了報紙還有信封、國家發的文件等,我的辦公桌子很小,就只有足夠剛剛好放到一張報紙的尺寸(註:內地的報紙比香港的小近一半)。這慢慢養成了我使用報紙作畫的習慣。」吳以強說。
從新聞取靈感 思考文化
在1990年代的雲南,仍然屬於邊緣地區,大家都依賴報紙去認知這個世界,跟現在很不同。於是到1998年時,吳以強便決定到北京去,當上數間媒體的自由撰稿員。「那時看得最多是《北京青年報》,因為他們的報道和書寫,都要深入豐富一些。也就是到這個時候,我腦中開始有一個想法:可不可以真正畫一些表達自己的作品呢?這期間我最早開始畫的作品所關心的,是人的身體和服裝與身分的關係。警察穿上了警服就代表強權。當我們說起一個領導、白領,或是其他不同身分的人,我們總會想像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