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協總幹事葉建源當選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後,沒有按過往的不成文傳統加入民主黨,但弔詭的是,他原是民主黨創黨成員,曾任該黨教育政策召集人,後來意興闌珊退黨。葉稱現在不加入民主黨,並非因為該黨弱勢,而是想先嘗試當獨立議員,再考慮哪一政黨合適。
司徒華、張文光及曾計劃參選立法會的教協會長馮偉華,都是民主黨黨員,葉建源也不例外,但卻是1994年至2006年的事。葉建源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他曾是論政組織「匯點」成員,其後匯點與港同盟於1994年合併為民主黨,他順理成章成為創黨成員,他當年更是教育政策召集人,而張文光就是政策發言人。
原為創黨黨員 06年退黨
葉建源其後淡出政黨活動,約在2006年退黨。他指出,退黨與匯點派系在民主黨失勢無關,也非出現人事問題,而是有感當年政治氣氛納悶,自己興趣在於政策研究工作,所以才萌生去意。
由參選到當選,不斷有人游說他加入民主黨,當中包括張文光,但葉建源斷然拒絕。「現階段不想入黨,但這階段沒有限期。」他以無政黨身分參選,不想當選後便加入政黨。
民主派選舉失利,議會內只剩下6席,聲勢大不如前,葉建源解釋,拒絕加入民主黨,並非因民主黨是「沉船」,而是一旦加入,便要對黨有承擔(commitment),不應輕率,需要更多時間與政黨溝通及了解,更需要互信,「大家夾唔夾是需要時間的」。
感激教協支援 望當「民主派」
葉強調,認同政黨政治,在議會內有政黨分工合作能發揮更大力量,但幸有教協支援,希望先嘗試當獨立議員,若不行才作其他考慮。
葉建源期望即使不入黨,其他民主派人士仍會視他為「民主派」,他強調自己在政治立場上夠「硬」,「從自己的歷史及教協會的關係,應該看到我對民主立場是堅定」。
民主黨曾因政改方案前赴中聯辦談判,備受激進民主派指責,但葉建源認為現代政治中,談判是爭取權益的必然手段,談判是值得的,但需先讓群眾明白談判目的及過程,不要讓群眾感到震驚。「我不同意有人攻擊民主黨,話入去(中聯辦)便是出賣港人!」
教育界議員主要交手對象會是教育局長吳克儉,但葉指當選至訪問前(周三),吳克儉未曾跟他接觸或打招呼,相反有其他政策局官員來電溝通。對於這個支持度負分及排榜尾的局長,葉認同吳克儉還是「知所進退」較好。
明報記者 蕭輝浩 黃振豪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