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公布疲弱的就業數據後,聯儲局終在美國時間周四公布推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決定未來每月購入額外4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債券,不設時限,並會維持賣短債、買長債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至年底,藉以壓低長債息口,支持按揭市場和樓市復蘇,並改善整體金融市場。
對香港業主而言,更「啱聽」的可能是,聯儲局稱預期聯邦基準利率會維持超低水平到2015年中,較之前稱的2014年底延長,由於港元與美元採用聯繫匯率,大家自然會憧憬香港的低息期也會相應延長,一來可能對樓價有支持(事實上,近年香港按揭利率與香港樓價走勢頗為密切,高息下樓市表現多乏善足陳,低息時則樓市易升難跌,見圖1),二來低息期長了,供樓利息支出也會少了,對業主來說自然是好消息。
另外,QE3也令美元供應增加,令港元匯價跟隨美元走軟,那麼香港原來看似偏高的樓價,在外資眼中也會變得相宜,從而吸引內地及外資買家對香港樓的興趣。
低息期延長 物業投資吸引力增
聯儲局公布QE3後,昨日港股隨之大升近600點,在收市以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隨即宣布進一步收緊樓按措施,說是為了防範銀行體系因濫借樓按而出現的額外風險。
新措施下,市民購入第二套房,如非自住或換樓,而是作投資用途,則不論是港人或非港人,樓按成數普遍會較之前再下調一成,供款年期,亦限定最長只能是30年,以防日後息口回升時,因原來的供款年期太長,不能再藉延長按揭期以減低每月供款來渡過困難時期。
筆者認為,金管局今回主要是收緊「二套房」按揭或針對擁有更多物業的業主,較年多前推出額外短炒印花稅(SSD)時有所改善,正如陳德霖話所說,收緊按揭以保障銀行體系的同時,應盡量不影響市民上車和自住的正常需求。不過,若此說法成立,則政府是否也應該考慮將SSD的實行,放寬至只在二套房或擁有更多物業的業主之上實行,以令用家買樓自住,不用提心吊膽,怕買樓後一旦樓市逆轉,難以逃生?
小市民難買樓投資
另外,金管局雖說今次收緊按揭,不會打擊自住和換樓,但投資物業,也不一定是「大奸大惡」,不少人買樓投資,只是為了在低息環境下對抗通脹。今回收緊二套房或以上的按揭,可能會造成買樓投資,以後只能屬於現金充裕的港人,甚至內地人的專利。可能的結果是,如果將來樓價愈升愈有,便會造成富者愈富,房屋擁有權會進一步集中在小數富裕人士的手裏。
說到買樓投資,康宏理財(1019)早前委託調查機構ESDlife進行「單身男女理財態度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1085名香港人,發現大部分受訪者以「買樓」(43%)為最想實現的人生目標,其次是「自己做生意,做老闆」(20%)、「生兒育女」(13%)。受訪者當中有547名為單身人士,他們不約而同首選「買樓」為目前最想實現的人生目標,其次是「結婚」。此外,單身男性選「買樓」比「結婚」多1.2倍,單身女性則多91%(圖2),由此可見,置業上車已成為香港人重要的理財議題,亦是單身一族不可或缺的人生大計。
買樓最大困難 儲足夠首期
過往,不少人認為買樓是為了結婚,但康宏的調查,似乎反映香港不少單身男女,買樓未必是為了結婚,可能為了能獨立生活、老有所居或投資目的。實踐置業目標的籌備時間方面,大部分受訪者(64%)認為需要5年或以上才買樓,其中50%單身男性認為需要5年或以上才買樓,70%單身女性認為需要花5年或以上才買樓,反映單身女性認為自己需要花更長時間置業。
其實,在低息環境下,不少香港人不是供不起樓,最難的反而是儲得足夠首期,所以政府在平衡樓市泡沫風險時,也不應過於收緊按揭,以免影響市民的上車能力。
其實,政府要穩定樓市,便必須有長遠的房屋及土地規劃,政府日前便公布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成員名單,新委員包括了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蘇偉文在他的新作《置業首冊》中指出,「站在房屋政策的角度看,政府首要的任務是解決居住的問題,至於其他的其實可歸類為置業問題」,雖然置業問題也重要,但如將居住和置業問題混淆一起,便容易造成房屋和土地資源配置失當。
撰文﹕陸振球
對香港業主而言,更「啱聽」的可能是,聯儲局稱預期聯邦基準利率會維持超低水平到2015年中,較之前稱的2014年底延長,由於港元與美元採用聯繫匯率,大家自然會憧憬香港的低息期也會相應延長,一來可能對樓價有支持(事實上,近年香港按揭利率與香港樓價走勢頗為密切,高息下樓市表現多乏善足陳,低息時則樓市易升難跌,見圖1),二來低息期長了,供樓利息支出也會少了,對業主來說自然是好消息。
另外,QE3也令美元供應增加,令港元匯價跟隨美元走軟,那麼香港原來看似偏高的樓價,在外資眼中也會變得相宜,從而吸引內地及外資買家對香港樓的興趣。
低息期延長 物業投資吸引力增
聯儲局公布QE3後,昨日港股隨之大升近600點,在收市以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隨即宣布進一步收緊樓按措施,說是為了防範銀行體系因濫借樓按而出現的額外風險。
新措施下,市民購入第二套房,如非自住或換樓,而是作投資用途,則不論是港人或非港人,樓按成數普遍會較之前再下調一成,供款年期,亦限定最長只能是30年,以防日後息口回升時,因原來的供款年期太長,不能再藉延長按揭期以減低每月供款來渡過困難時期。
筆者認為,金管局今回主要是收緊「二套房」按揭或針對擁有更多物業的業主,較年多前推出額外短炒印花稅(SSD)時有所改善,正如陳德霖話所說,收緊按揭以保障銀行體系的同時,應盡量不影響市民上車和自住的正常需求。不過,若此說法成立,則政府是否也應該考慮將SSD的實行,放寬至只在二套房或擁有更多物業的業主之上實行,以令用家買樓自住,不用提心吊膽,怕買樓後一旦樓市逆轉,難以逃生?
小市民難買樓投資
另外,金管局雖說今次收緊按揭,不會打擊自住和換樓,但投資物業,也不一定是「大奸大惡」,不少人買樓投資,只是為了在低息環境下對抗通脹。今回收緊二套房或以上的按揭,可能會造成買樓投資,以後只能屬於現金充裕的港人,甚至內地人的專利。可能的結果是,如果將來樓價愈升愈有,便會造成富者愈富,房屋擁有權會進一步集中在小數富裕人士的手裏。
說到買樓投資,康宏理財(1019)早前委託調查機構ESDlife進行「單身男女理財態度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1085名香港人,發現大部分受訪者以「買樓」(43%)為最想實現的人生目標,其次是「自己做生意,做老闆」(20%)、「生兒育女」(13%)。受訪者當中有547名為單身人士,他們不約而同首選「買樓」為目前最想實現的人生目標,其次是「結婚」。此外,單身男性選「買樓」比「結婚」多1.2倍,單身女性則多91%(圖2),由此可見,置業上車已成為香港人重要的理財議題,亦是單身一族不可或缺的人生大計。
買樓最大困難 儲足夠首期
過往,不少人認為買樓是為了結婚,但康宏的調查,似乎反映香港不少單身男女,買樓未必是為了結婚,可能為了能獨立生活、老有所居或投資目的。實踐置業目標的籌備時間方面,大部分受訪者(64%)認為需要5年或以上才買樓,其中50%單身男性認為需要5年或以上才買樓,70%單身女性認為需要花5年或以上才買樓,反映單身女性認為自己需要花更長時間置業。
其實,在低息環境下,不少香港人不是供不起樓,最難的反而是儲得足夠首期,所以政府在平衡樓市泡沫風險時,也不應過於收緊按揭,以免影響市民的上車能力。
其實,政府要穩定樓市,便必須有長遠的房屋及土地規劃,政府日前便公布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成員名單,新委員包括了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蘇偉文在他的新作《置業首冊》中指出,「站在房屋政策的角度看,政府首要的任務是解決居住的問題,至於其他的其實可歸類為置業問題」,雖然置業問題也重要,但如將居住和置業問題混淆一起,便容易造成房屋和土地資源配置失當。
撰文﹕陸振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