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專生申公屋 兩年升一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6日 06:35
2012年09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公屋輪候數字過去7年有增無減,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6月最新數字顯示目前輪候人數已達19.96萬,直逼20萬大關。輪候冊上的非長者單身人士佔約一半(93,500人),當中有近2萬人申請時仍是學生,數字較2010年增加一倍。張炳良表示,數字屬意料之外,當局需要全面檢討公屋供應、需求量及公屋分配優先權等。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建議,政府可重新考慮推出青年首次置業貸款,協助年輕人解決「上車」困難。


翻查房委會公屋輪候冊資料,公屋輪候冊數字過去5年升幅近一倍,申請人數由2007年的逾10萬人,升至今年6月的近20萬,亦為輪候冊創下歷史新高;而18歲以上的大專生申請數字,同期更增加3.8倍,由2007年的4154人,升至今年6月的198,22人,佔輪候冊總人數約一成。若以2010年大專生申請數字、即9036人作比較,目前數字亦較當時增逾一倍(見圖)。


張炳良:計分制設計有問題

張炳良昨日在香港測量師學會的研討會上表示,留意到近年公屋申請數字不斷上升,反映市民對公屋需求,在學青年的申請數字急增,令他感到意外。他說,政府正因應最新數字,檢討公屋供應和需求,包括評估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增長需求,檢視公屋的計分制和建屋量。


事實上,房委會2005年推出非長者單身人士「配額及計分制」,定下每年最多2000個單位給單身青年申請人,由於在制度下輪候時間愈長得分愈高,吸引不少年輕人一滿18歲便排隊。張炳良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明言,此計分制的設計「有問題」,令年輕人愈來愈早排隊申請,故會研究是否增加配額。


單身青年輪候時間可達8年

至於公屋輪候時間,張炳良透露現時平均公屋輪候時間為2.7年,長者則需1.4年,仍符合政府訂下的3年上樓目標,但本報翻查資料發現,2.7年的輪候時間,已是過去10的新高,不少單身青年按計分制輪候公屋,時間長達7至8年。


剛加入政府「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長策會)的房委會委員蔡涯棉認同,政府有需要協助年輕人解決住屋問題,不論是租屋或置業。他建議考慮增加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供應,以及在有足夠私人單位供應下,重推年輕人首次置業免息或低息貸款。他說,現時年輕人最大的置業困難是繳付首期,他會在下月初長策會首次開會時,提出關注年輕人置業問題。另一長策會成員兼房協副主席鄔滿海認為,首置貸款的好處是可彈性推行,毋須太多規限,但政府推行前要考慮市場樓盤供應是否充足,否則只會做成需求增加,助長樓價向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