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慳識儉﹕真正Zakka 從麻包袋做起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6日 21:35
2012年09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人喜歡將家品家具稱之為「生活的道具」。


他們認為家裏的每一件器物,即使細如茶杯茶壺、手套圍裙、衣夾拖鞋等,都是我們在人生這個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道具。


因為它們不單止提供功能作用,也不止是裝飾點綴,它們其實更能夠表達出我們對生活的追求及嚮往,也代表了我們的個性和情緒,每一件器物都應該是我們生活和生命的象徵。


所以,日本設計的家品總是充滿了細節,就是因為它們多了這份心意。


而從「生活的道具」這個概念延伸出來的,便是所謂的「zakka」風格。


「Zakka」本來是「雜貨」的意思,但隨着大家對「生活的道具」的要求愈來愈高,本來的雜貨也不再普通,開始講究天然素材、回歸本源、自家手製、earth tone等等等等。


結果便形成了一種風格,有點類似北歐的「鄉村田園風」。


今天的「zakka」家品,其實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在淘寶你隨隨便便都可以找到過千件。


可是,若果你不是把「zakka」當成是一種時尚,或是不想只是在消費「zakka」,那麼我建議你不妨自己做,因為這樣才是真真正正將「zakka」的精神實踐出來。


例如簡簡單單一個麻包袋,其實就可以改造出多種「zakka」家品。


麻包袋 健康又經濟

以前在米舖糴米,那些米是裝在麻包袋裏;以前碼頭的工人為了多掙一分錢,會把多幾個麻包袋扛在肩上;以前還會見到有人用麻包袋笠住人來打。麻包袋彷彿是一個古老的東西。因為在今天的現實生活裏,我們都習慣在超級市場消費,眼前看到的是一排排現成的產品,卻沒有看見整個運輸及卸貨的過程,所以麻包袋之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其實麻包袋沒有消失過,它在物流的過程裏仍然擔任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是當貨物都上架了,這些又便宜、堅韌又耐用的麻包袋便被一一丟棄。


麻,其實是一種很粗生的植物。每年每公頃的農地能夠生產出25噸的乾燥大麻。由於不需要太多殺蟲劑與殺草劑,所以麻也是一種對環境非常友善的經濟作物。而普遍由麻纖維製成的布料,雖然不太舒服,但卻很耐用,故粗衣麻布向來也很受基層市民的愛戴。


至於麻包袋,不但成本便宜,性質堅韌,性能耐用,而且天然有機,乾爽透風。所以麻包袋不單止可以用來運載沉重的貨物,也適合用來包裹植物食材,例如食米和咖啡豆。如果你今天想找一個麻包袋來製造屬於自己的「zakka」家品,你可以去米舖或賣咖啡豆的店,碰碰運氣。


★麻包袋經長途運輸,上山下海,髒兮兮,建議先洗滌,晾乾後再進行大改造。


文 Nico Tang、饒雙宜

圖 饒雙宜、Chobaby、閃閃

特別鳴謝手作女工 Chobaby、閃閃

編輯 陳嘉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