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對外標榜「民間特色」的中新社前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慶祝成立60周年。中南海多位高層近日向中新社60大壽表示祝賀,透露出在複雜輿論環境下對民間發聲管道的重視和鼓勵。據悉,罕有公開題詞的總理溫家寶為中新社題寫了「傳播中國聲音,留下歷史記憶」,對中新社的報道給予了肯定。
成立60年 受中央肯定
中新社全稱為中國新聞社,自1952年成立以來注重以貼近港澳台和海外讀者的民間面貌發聲,新聞客戶遍及海外數百家華文報章。中新社成立60年,首次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社慶大會,中共3位政治局常委致賀,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劉雲山親自到會並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等也出席,體現出中央對民間話語方式的重視和肯定。
副總理李克強在賀信中稱,面對世界渴望更加全面深入認知中國的新形勢,希望中新社繼續突出「民間身分」,發揮新聞產品豐富、網路覆蓋廣闊等優勢,着力增強國際影響力。
面對微博等網絡新媒體的興起,內地官方開始反思套話、空話多的新聞文風,中宣部、記協發起「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正在常態化。《人民日報》已於今夏開通微博,吸引了大量網民「圍觀」。官方新華社也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
而中新社早在1950年代即提出「短、平、快、活」的報道方法,改革開放以後逐漸形成「國際視角+親和力」的風格,近年來還提出「官話民說,硬話軟說,長話短說,廢話不說」,被內地同行稱為「中新風格」。
創「官話民說 廢話不說」風格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文風改革暨「中新風格」研討會上,與會傳媒學者總結經驗,呼籲業界更加注重「民間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認為,當今世界傳播業的「權力天平」逐漸向草根傾斜,中國媒體也必需把民眾「放在中心位置上」,尊重他們,關切他們。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成立60年 受中央肯定
中新社全稱為中國新聞社,自1952年成立以來注重以貼近港澳台和海外讀者的民間面貌發聲,新聞客戶遍及海外數百家華文報章。中新社成立60年,首次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社慶大會,中共3位政治局常委致賀,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劉雲山親自到會並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等也出席,體現出中央對民間話語方式的重視和肯定。
副總理李克強在賀信中稱,面對世界渴望更加全面深入認知中國的新形勢,希望中新社繼續突出「民間身分」,發揮新聞產品豐富、網路覆蓋廣闊等優勢,着力增強國際影響力。
面對微博等網絡新媒體的興起,內地官方開始反思套話、空話多的新聞文風,中宣部、記協發起「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正在常態化。《人民日報》已於今夏開通微博,吸引了大量網民「圍觀」。官方新華社也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
而中新社早在1950年代即提出「短、平、快、活」的報道方法,改革開放以後逐漸形成「國際視角+親和力」的風格,近年來還提出「官話民說,硬話軟說,長話短說,廢話不說」,被內地同行稱為「中新風格」。
創「官話民說 廢話不說」風格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文風改革暨「中新風格」研討會上,與會傳媒學者總結經驗,呼籲業界更加注重「民間聲音」。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認為,當今世界傳播業的「權力天平」逐漸向草根傾斜,中國媒體也必需把民眾「放在中心位置上」,尊重他們,關切他們。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