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房策不應聚焦置業能力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7日 06:35
2012年09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上周終於宣告推出萬眾期待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這個寬鬆貨幣政策,唯一肯定的是資產價格會大幅上漲,而且通脹率會上調。至於能夠刺激多少經濟增長,則只能望天打卦。


美國行QE3,香港只能陪走,結果就是通脹重臨、樓價和股市不斷攀升。香港通脹在前兩個季度回落,看來只是短暫現象。梁振英說要樓價回復常態,說易行難。QE3後不少業主反價、加價,是理智的逐利行為。金管局馬上收緊按揭要求,就是怕樓價狂奔,要勒一勒韁。


梁振英房屋政策 耐人尋味

房屋問題成為香港民生重大課題,對香港這個高度發達和繁榮的城邦(city state)是很大的諷刺。追本溯源,曾蔭權時代收緊新樓供應量是禍根。香港每年居住單位的自然需求量約2.5萬,但曾蔭權執政7年間,新供應單位平均一年只有1萬個。累積下來的缺口就很大。梁振英以大有為政府姿態上場,但他和整個管治班子民望低,政治問題要聽命於中央,他只能在民生問題做工夫以贏取民心,而方法必然是民粹主義的派米政策。


梁振英一直強調房屋問題是他要處理的重中之重問題。過去5年,輿論一直在說置業難,因此梁振英和現屆特區政府關心的房屋問題,其實是香港人的置業能力問題,而不是居住能力、居住環境的問題。梁班子關心年輕人買樓能力多過窮人、老年人住籠屋、劏房(SoCo何喜華有否後悔為CY站台?)這是對焦錯誤,但大眾喜歡。民粹主義之謂也。


梁振英把房屋問題定位在置業能力,言行往往給熾熱的樓市火上加油。隨便一句話,就把二手居屋價格炒起。隨便另句話,又搞活了舊區舊樓和工廈的價格。


他究竟是要給樓價降溫、抑或給樓市添動力?他是傳說中的地產霸權剋星、抑或是另個傳說中的無間道(經過包裝的代理人)? 耐人尋味。


增加公屋 才能根治

根據統計,約有52%香港人是住在自置物業,約30%住在公屋。香港人置業比率絕對不低於別的成熟國家。而且置業是個投資問題,不是生活問題,只要是房租合理,一生租房又如何?政府要庇護天下寒士,解決他們住的問題,是個使用房屋而不是擁有房屋的問題。增加公屋供應,才是根治香港房屋問題的不二法門。但政府會做嗎?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