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蒙古與中國的礦產博弈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7日 06:35
2012年09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蒙古憑礦產資源致富的大計是否有泡湯的風險?在某個層面上,對於一個擁有世界最大銅儲量和大量焦煤儲量的國家來說,這是個荒謬的問題。考慮到蒙古的世界級開採礦產項目都靠近它和商品短缺的中國的邊境,它確實似是一個幸運的經濟體。


然而,蒙古需要外國的資本和技術,才能取得收成。但問題是,該國新當選的政府卻正在推行「資源民族主義」(Resource Nationalism),疏遠外來的投資者。


中方控制70%資源性資產

民粹主義者憤怒的焦點是,中國緊密控制着蒙古的經濟,以及聲言蒙古的政客太過賤賣該國的商品開採權。至於中國方面,耐性卻相當有限。上月,國營的中國鋁業巨頭中國鋁業(2600)就放棄了收購加拿大煤礦商南戈壁資源(1878)56%至60%普通股,該項收購涉資9.26億美元。後者控制着蒙古一批主要的焦煤生產資產。


其影響是令蒙古相關的股票創新低。令人憂慮的是,當那些重大項目進入它們最為資本密集的時期時,蒙古對外國投資者的態度卻來個180度轉變。


中國企業已經有效控制了蒙古的資源,它們控制了70%的資源性資產;由政客和關係網絡極強的企業集團的手上,購買了採礦和勘探的許可證(總共約4000個)。


雖然大多數項目的規模都很小,但它們構成了蒙古目前大部分的採礦活動。作為蒙古生產的最大客戶,中國企業利用它們對鐵路、公路和倉儲的影響力,以確保它們支付低廉的價格。


這種感覺上的不公平,再加上廣泛的地方貪腐,刺激了蒙古民眾的憤怒情緒,鼓勵新當選的政府推動「資源民族主義」的議程。


蒙古民眾開始強烈反對外國人,是在中國鋁業出價收購南戈壁資源時。後者乃力拓集團控制的公司,經營Ovoot Tolgoi煤礦。結果,蒙古上一任政府決定,停止批出新的採礦許可證,直至2013年。


它還通過了一條倉促起草和模糊的外商投資法例,限制外國人在採礦、銀行、媒體和電訊等「戰略」行業只能持有少數股權。外國投資者現正等待詳細的規則公布。此外,外國投資者還要擔心,蒙古可能會向煤炭和鐵礦石出口徵收一項新稅,等於其價值的5%至7%。


烏蘭巴托希望,由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和韓國公司組成財團來參與該項目,卻規定了中方最多只能佔30%的權益,兼且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1088),不可以是主承包商。北京則推動中國公司保持主要的角色,因為中國鋁業購買了該項目的大部分煤炭產量,中國對該項目的權益要求是很自然的。


兩地政府對峙 中國企業多籌碼

此外,力拓集團在Oyu Tolgoi的銅項目的早期階段投資70億美元的計劃,仍然需要與中國電網達成供電安排。問題是,有關的電費談判已經停頓了一年,估計北京採取強硬立場,可能是要待其他懸而未決的問題先解決了。


在北京和烏蘭巴托之間的對峙中,現實情况是,中國企業擁有較多的籌碼。中國是蒙古礦產資源的最大客戶,也是很多採礦項目的最大有效股權投資者,並控制了重要的運輸渠道,還有能力關閉那些重大項目的電力供應。


中國鋁業雖然已經放棄了入股南戈壁資源,但其影響力依然無處不在。除了控制着Tavan Tolgoi的焦煤承購之外,它還在永暉焦煤(1733)持有30%的股權。後者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煤炭進口商,控制着蒙古和中國的跨境運輸設施、倉儲和煤炭加工廠。此外,透過它在力拓集團的13%股權,中國鋁業亦可以對Oyu Tolgoi的項目施加間接的影響。


中國的鋁業巨頭顯然能夠運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以確保在有利的條件,打通樽頸的鐵路和其他供血動脈。像中國鋁業和寶鋼等中國企業已經鎖定了蒙古的中介煤炭開採業務和鐵礦石的出產。


這種優勢的結果是,中國買家能夠有效地討價還價,降低採購價格。這些公司也確保了蒙古資源附加值最高的處理過程是在中國境內進行。


北京透過關閉邊境和徵收各種稅款,維持控制着有關供應鏈。例如,自從蒙古宣布,計劃對其出產焦煤的處理過程參與更多之後,「洗精煤」(Washed Coal)進口中國的關稅已大幅上調。


蒙古應付中國的力量已削弱,因為大多數工業用商品的價格都在下跌,南戈壁、MEC和MAK等中介企業亦削減產量。


新政府挑戰 平衡與外國投資者關係

蒙古新政府面臨的挑戰是,需要重新平衡它與外國投資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中國企業──不要殺掉會生金蛋的鵝。


新當選的政府有合理的民意授權去調查公然的腐敗交易,但外間對於其司法機構執行正當程序的能力,信心卻相當有限。


由於各方提前爭奪明年的總統大選,令政治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各方都將重點放在作出民粹主義式的承諾,例如向選民發放現金和土地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看到蒙古政府設計出一套合理的外商投資法──能夠同時平衡該國的合理要求,與大型項目需要巨額資本承擔的現實。


當然,各方有可能通過談判,在主要的項目上,找出一條中間路線。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8月24日訪問烏蘭巴托,成為第一個與蒙古新政府會面的外國官員。據推測,像南戈壁資源的股權變更、Oyu Tolgoi礦場的電源問題,以及那些機構牽頭發展Tavan Tolgoi礦場等棘手問題,都有提上議程。


或許,中國鋁業決定放棄收購南戈壁資源,就是一個更廣泛的協議的一部分,該協議稍後將會明朗化。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