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歲女兒已經上學3星期,老師說她想玩什麽就會爭、搶,甚至出手打人;但在家中,我們經常教她分享,即使她正在玩的玩具也肯讓出來。為何上學卻做不到呢?我沒想到她會這樣失禮,請問怎樣可以教好她?
2歲孩子還是很自我中心,尤其是獨生孩子,在家習慣得到所有大人的注意,事事受保護、什麼都優先。她知道交給爸媽的玩具,很快就會回到手中,爸媽還會一起玩。但在學校,她把玩具交給小朋友後,他們可能拿到別處玩就再沒回頭,所以她未必肯把手中玩具交出,甚至去拿、去搶玩具。
其實,這麼小的孩子未必有「爭奪」的概念,她心中只是一味地想﹕「我想要,我要」,然後就直接行動了。
要改善情况,我們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
1. 了解課室規矩,然後在家中實行,例如在課室要先舉手才可發言,媽媽在家中就要問:「誰要吃蘋果?」要她舉手示意才可得到;又如媽媽和女兒正在談話,爸爸想插嘴,就得先舉手才可發言。
2. 在家玩一些要「輪流玩」的遊戲,事先排好次序。過程中不要刻意讓她;當她氣餒時鼓勵她,成功時拍手讚賞她,讓她從中學到基本社交禮儀,適應學校生活。
多練習表達感受
3. 平日遇上爭執、意見不同時,教她多善用表情語氣告訴對方感受,例如,教她面對面跟對方說清楚﹕「我真的想去公園玩,不想去街市」,而非哭鬧彆扭,媽媽也要跟她說明理由:「我們已經玩了十分鐘,要去街市買材料,今晚才有雞腿吃」,讓她多練習以語言表達感受。
4. 找些關於分享、與人合作而成功的故事,令她明白共享的快樂,鼓勵她擴闊眼界。
無論在大小事情上,當孩子表現正面,家長都應給她讚揚和鼓勵,並把相關事例大聲清晰地說一遍,孩子明白做那些事情會得到讚賞,就有推動力再次把它做得更好。
資料提供﹕聖雅各福群會渣打香港150周年慈善基金中環樂寧兒童發展中心經理註冊社工梁翠雲
2歲孩子還是很自我中心,尤其是獨生孩子,在家習慣得到所有大人的注意,事事受保護、什麼都優先。她知道交給爸媽的玩具,很快就會回到手中,爸媽還會一起玩。但在學校,她把玩具交給小朋友後,他們可能拿到別處玩就再沒回頭,所以她未必肯把手中玩具交出,甚至去拿、去搶玩具。
其實,這麼小的孩子未必有「爭奪」的概念,她心中只是一味地想﹕「我想要,我要」,然後就直接行動了。
要改善情况,我們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
1. 了解課室規矩,然後在家中實行,例如在課室要先舉手才可發言,媽媽在家中就要問:「誰要吃蘋果?」要她舉手示意才可得到;又如媽媽和女兒正在談話,爸爸想插嘴,就得先舉手才可發言。
2. 在家玩一些要「輪流玩」的遊戲,事先排好次序。過程中不要刻意讓她;當她氣餒時鼓勵她,成功時拍手讚賞她,讓她從中學到基本社交禮儀,適應學校生活。
多練習表達感受
3. 平日遇上爭執、意見不同時,教她多善用表情語氣告訴對方感受,例如,教她面對面跟對方說清楚﹕「我真的想去公園玩,不想去街市」,而非哭鬧彆扭,媽媽也要跟她說明理由:「我們已經玩了十分鐘,要去街市買材料,今晚才有雞腿吃」,讓她多練習以語言表達感受。
4. 找些關於分享、與人合作而成功的故事,令她明白共享的快樂,鼓勵她擴闊眼界。
無論在大小事情上,當孩子表現正面,家長都應給她讚揚和鼓勵,並把相關事例大聲清晰地說一遍,孩子明白做那些事情會得到讚賞,就有推動力再次把它做得更好。
資料提供﹕聖雅各福群會渣打香港150周年慈善基金中環樂寧兒童發展中心經理註冊社工梁翠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