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五月,蘇富比拍賣挪威畫家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至1944年)的名作《吶喊》(The Scream),創下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的紀錄──這其中一幅被複製得最多的畫作,因為賣得天價而被捧上「神枱」;但我們對蒙克,所知仍然甚少——除了《吶喊》,我們還說得出他哪幅作品的名字?「很少現代藝術家像蒙克那樣具知名度,卻又那麼不獲理解。」倫敦Tate Modern對蒙克的描述,實在貼切不過。
現正於Tate Modern舉行的Edvard Munch: The Modern Eye 展覽,便帶我們了解蒙克。一般人認為他是19世紀前表現主義(pre-Expressionist)畫家,展覽便希望展現蒙克20世紀的一面。像喜歡用寶麗萊、iPad來作畫的英國畫家David Hockney,蒙克在20世紀初便以照相機、攝錄機甚至X光機來實驗。展覽所展示的60多件作品當中,便有他的自拍照片、影片等。
「攝影機一天不能在天堂或地獄裏使用,一天便不能跟繪畫相比。」雖然蒙克有執起相機,但只有畫筆能道出他的痛苦──他在情人Tulla Larsen面前要脅要自殺,槍傷自己後,畫他在手術枱上的情景;蒙克晚年一度因病失去右眼視力,他以繪畫記錄他還能看到的失焦世界;走到生命盡頭,他畫了幅自畫像:一個面色臘黃的乾瘦老人,站在倒數餘生的鐘,還有即將是他一睡不醒的牀之間。你所看見的,是個五歲便失去母親、被父親強迫半夜照顧在病榻的姊姊,看着她被肺癆奪去生命、酗酒、兩度精神崩潰的人,他所承受的磨難,也是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的傷痛、恐懼;這也是人們喜歡《吶喊》的原因──因為我們都明白。
Edvard Munch: The Modern Eye
地點﹕Tate Modern, Bankside London SE1 9TG
日期及時間﹕即日至10月14日,上午10:00至晚上6:00,周五及周六至晚上10:00
門票﹕14英鎊(約176港元)
網址﹕www.tate.org.uk
文:郭瑋瑋
圖:Tate Modern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