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千呼萬喚的QE3終於在上星期四出台。我以往在美國工作時有位交易員好友,他的口頭禪「Sky is the limit」,意思正好就是無限量。QE3也給投資者類似的感覺:聯儲局無限量買債,直至美國就業前景改善為止!這是三次QE行動中落藥最重和最大膽的一次,在這種「無限量」和「不設限」的條件下,剩餘持短倉的投資者繼續被趕走,大巿大幅回升,美元下跌,黃金再下一城上升,30年與10年期美國國債下跌,美債息差繼續拉闊。
在QE3出台後,不少客戶都向我們查詢下一步應該怎樣部署?我認為有幾點應該注意。
美國經濟在兩次QE行動下都沒有起色,因此聯儲局這次行動非常進取。伯南克語調也非常強硬。除了無限量買債外,息口會維持低水平一直至2015年中。最重要是伯南克還說就算經濟開始復蘇,息口還是維持寬鬆政策。伯南克今次究竟是採用前瞻式調控政策,在看到美國基本面開始轉好下,現在就再用QE3加把勁,還是他看到一些我們還未看到的轉壞方向,因而給予巿場一種像露了底牌,孤注一擲的感覺?
由於以後無論經濟數據如何差勁,聯儲局都會採取無限量行動支持救巿。換言之,以後有關經濟上的壞消息可能統統都變成好消息,繼續扭曲經濟基本面對市場活動的影響。其實,這種怪現象在之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宣布不設限購買3年期以下國債的救巿方案都出現過,西班牙有再差的經濟消息巿場都好像充耳不聞。
長利息收入策略 仍然奏效
早陣子和幾位美國的基金經理朋友短聚,他們都說今年的基金表現大部分都是單位數字。相對大巿指數的雙位數表現,加上QE3出台,不排除要入巿追貨。因此,在這種流動性驅使的推動下,雖然環球經濟的基本面未有改善,大市可能仍有支持。投資者有許多種,看重基本分析的通常不會在這種情况下大舉入巿。喜歡追隨大巿動力的則可能會入巿參與,他們普遍不用選股,只消跟隨大巿動力。但這種策略重在懂得止蝕。
比較喜歡作中長期投資部署的投資者就需要注意QE3方案的兩個重點:第一,低利率環境將會持續至原來的2014年底至2015年中。因此我們之前談到的「長利息收入」策略還用得着,不論是公司債券利息收入還是優質股的股息收入都會維持。
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息收入高出5年國債息率百幾點子,是50幾年來首次。
其二是方案內不設限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債券不是國債,而是以房貸作抵押的債券(MBS)。這種債券有兩種,一是以國家中介社作發債人的,二是以私人機構作發債人的。前者在QE3的宣布下,息差跟美國國債已經太近,預料資金會流向後者。這種投資工具,自己去買比較麻煩,最好找好的基金經理作策略性的投放。
下個星期,我們將在亞洲區舉行巿場前瞻路演,香港的路演將於9月28日舉行,屆時將會與我們的客戶詳談在當前環境下的市場策略。
(文中觀點為彭順德先生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彭順德
摩根大通 私人財富管理 香港市場主管
在QE3出台後,不少客戶都向我們查詢下一步應該怎樣部署?我認為有幾點應該注意。
美國經濟在兩次QE行動下都沒有起色,因此聯儲局這次行動非常進取。伯南克語調也非常強硬。除了無限量買債外,息口會維持低水平一直至2015年中。最重要是伯南克還說就算經濟開始復蘇,息口還是維持寬鬆政策。伯南克今次究竟是採用前瞻式調控政策,在看到美國基本面開始轉好下,現在就再用QE3加把勁,還是他看到一些我們還未看到的轉壞方向,因而給予巿場一種像露了底牌,孤注一擲的感覺?
由於以後無論經濟數據如何差勁,聯儲局都會採取無限量行動支持救巿。換言之,以後有關經濟上的壞消息可能統統都變成好消息,繼續扭曲經濟基本面對市場活動的影響。其實,這種怪現象在之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宣布不設限購買3年期以下國債的救巿方案都出現過,西班牙有再差的經濟消息巿場都好像充耳不聞。
長利息收入策略 仍然奏效
早陣子和幾位美國的基金經理朋友短聚,他們都說今年的基金表現大部分都是單位數字。相對大巿指數的雙位數表現,加上QE3出台,不排除要入巿追貨。因此,在這種流動性驅使的推動下,雖然環球經濟的基本面未有改善,大市可能仍有支持。投資者有許多種,看重基本分析的通常不會在這種情况下大舉入巿。喜歡追隨大巿動力的則可能會入巿參與,他們普遍不用選股,只消跟隨大巿動力。但這種策略重在懂得止蝕。
比較喜歡作中長期投資部署的投資者就需要注意QE3方案的兩個重點:第一,低利率環境將會持續至原來的2014年底至2015年中。因此我們之前談到的「長利息收入」策略還用得着,不論是公司債券利息收入還是優質股的股息收入都會維持。
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息收入高出5年國債息率百幾點子,是50幾年來首次。
其二是方案內不設限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債券不是國債,而是以房貸作抵押的債券(MBS)。這種債券有兩種,一是以國家中介社作發債人的,二是以私人機構作發債人的。前者在QE3的宣布下,息差跟美國國債已經太近,預料資金會流向後者。這種投資工具,自己去買比較麻煩,最好找好的基金經理作策略性的投放。
下個星期,我們將在亞洲區舉行巿場前瞻路演,香港的路演將於9月28日舉行,屆時將會與我們的客戶詳談在當前環境下的市場策略。
(文中觀點為彭順德先生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彭順德
摩根大通 私人財富管理 香港市場主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