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朋友在fb分享﹕「祖父剛去世,但不帶半點傷感,因為已經104歲,若非跌了一跤,103歲前還經常自行外出呢。」結果被like次數超逾了他祖父的歲數,死訊被朋友狂like,生平也是第一次見,好明顯,大家都在like他祖父有福氣。
牽手同行畫面動人
社會人口不斷老化,醫療技術間接令人變得更長壽,但貧窮令長者變得更隱蔽,有些老友記連車費都要節省,生怕出街要花錢,經常躲在家中;即使有點積蓄,也要面對健康醫療開支,不亂花錢;膝蓋老化或糖尿病等問題導致行動不便,日益普遍;因此,年邁仍能行動自如,怎不教人羡慕?
在車廂看見老友記,除了讓座,還可以欣賞他們的「老態」。只要願意放下永無休止的追趕,放下被人阻路的心態,感受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老友記仍能閒適悠樂,慢慢走動,已是一幅優雅的生活插畫;欣賞,不需特別原因,只因他們已經活到白頭。
港鐵裏,總有些比俊男辣妺更加吸引的「風景」,願意放慢步伐,你會看得更多。譬如在急流一般的人潮裏,出現一對白髮蒼蒼、軀體微彎的長者,以緩慢細碎的步履,牽手同行,已是動人畫面。
白頭相守總是有福
能夠結伴逛街的老友記總是有福的,蒼蒼白髮與一臉歲月痕迹,還有十指緊扣老伴,手牽着手的暖意,那股安靜而澎湃動人的力量,絕非熱戀中的毛躁激情可以媲美。
老友記走路的樣子,通常專注而謹慎,生怕被人撞倒;又怕自己慢半拍會惹人討厭,被人歧視,這類討厭小器的香港人,偶爾也在港鐵或車廂裏看見。猶幸,願意讓位的善心人總比欠缺修養的多,這種「公民教育」遠比「國民教育」來得重要。
在敗男剩女愈來愈多的社會,每當有3對新人結婚的同時也有一對夫婦申請離婚。未來獨居而長壽的長者愈來愈多;能夠老有相依,出雙入對,自然讓人感動和讚歎生命的美麗——情况就像朋友的祖父,104歲壽終也要馬上貼上fb一般光彩。
文 伍成邦 svuo@yahoo.com.hk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