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有人將地產商與地產霸權畫上等號,周顯認為,要弄清楚何謂「霸權」:地產霸權是不建房仍可發達的發展商,有罪惡的是不建房而賺錢的人,以及建很少樓房但賺到許多錢的收租佬,「起多啲樓賺多啲錢係正常,因為起樓是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但建樓愈來愈少、賺錢愈來愈多的就是霸權」。他表示,真正的地產霸權不建房、只收租,對香港一些發展商來說收租比賣樓的利潤更大。
周顯批評,一些受地產界支持的環保團體,以阻建屏風樓為理由阻礙發展住宅,結果減少供應導致樓價升高,反而令他們口中的「地產霸權」得益。
政府政策 忽視中產需要
有論者憂慮樓市泡沫,周顯表示,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消失之後,世界上最大的泡沫是貨幣泡沫,在現金只會貶值的情况下,任何一種資產都存在泡沫。泡沫與流動性(liquidity)關係最大,減少流動性便會減少泡沫。
他舉例說,一隻股票上市前是1元,上市後是2元,但上市前後公司的生意、回報是一樣的,只是上市後的流通性增加股價才上漲,因此泡沫也增加了。然而,流動性亦是資訊,倘若抽掉流動性,只有掌握資訊的大戶得益,同樣不利散戶。
周顯又質疑港府評估樓價時,只看金融體系是否存在泡沫,「只准借樓價三成的按揭,唔畀炒樓,在政府的邏輯上都是安全」。但是,是否只要銀行體系安全,樓市便叫健康?他認為,政府應增加中產需要的房屋供應,而不是只着目上車盤:「50歲以上做地產政策的高官應該去焚化爐,佢哋用晒30年前住徙置區的概念」,長沙灣四小龍被發展商包裝成豪宅,吸引中產入住,但單位狹小,令中產與窮人住在同樣質素的地方。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