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杜大偉﹕香港科研創新 在亞太經濟的地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1日 06:35
2012年09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你大概從來沒有聽說過趙慧君教授,但在最近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趙教授卻受全場注目,因為她是亞太經合組織科學創新、研究及教育獎(ASPIRE Prize)的2012年度得主,並獲得2.5萬美元獎金。趙教授是一位低調和謙遜的化學病理學教授,任職於中文大學。儘管一般認為香港在研究和開發方面沒有什麼可誇耀的,但她這次得獎證明香港在科技和創新方面確有隱藏的實力。


今年該獎項的主題是「健康創新」,促進各經濟體之間在支持健康生活、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合作,該獎項旨在提升經濟體對跨境科學和技術合作的重視。在非侵入性產前診斷唐氏綜合症方面的研究和發展,為趙教授贏得了該獎。過往,測試仍在子宮內的嬰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須用上侵入的方法,會使人感覺不舒服,有時更有危險性。全因趙教授的研究,現在臨牀使用非侵入性方法檢測,在香港、美國,以至很多國家都已是常規。


趙教授贏得獎項不單在於發現技術的本身(這固然有重大的意義),而是因為跨境合作研究所帶來的成果。她與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合作推進她本人的研究,成功用孕婦的淋巴液以新一代DNA測序來診斷唐氏綜合症,並進行大規模的臨牀研究,以驗證測試。


香港的天賦

香港可能無法躋身世界研究和開發的領先位置。事實上,大多數情况下,我們在這方面是落後的,因為大多數的研究和開發項目,如國防工業、製藥、汽車等,香港都沾不上邊,但是,在協調分散式研究這一個特定的領域上,我們似乎很有天賦。


背靠中國大陸似乎是這獨特天賦的來源。中國在很多製造業領域上都一直努力把資源使用推至極限,但卻未能在發展節約能源技術上吸引國際合作機會,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國際對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憂慮。香港有堅實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靠近內地製造商,又有協調分佈全球複雜性研究的能力,是一個很合適的位置去發展潛力。很明顯,中文大學正在利用這優勢。科學園就在旁邊,有幾十個吸引全球製造商的項目,都與如何使內地製造商可更有效利用資源有關。


當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成立了一個希望可為大學研究提供實用意見的公私營合作項目時,亞太經合組織ASPIRE獎的頒發更顯得尤其相關。接下來的3星期,APEC將成立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伙伴關係(PPSTI),成員不再充塞政府官員,大部分都來自私營機構,各成員經濟體都被邀請提名3位商界領袖參加這個諮詢小組。


PPSTI是亞太經合組織希望通過汲取企業管理人員經驗豐富以解決區內挑戰,而在今年推出的三個項目之一。第二項是6月在喀山(Kazan)舉行會議時推出的糧食安全政策伙伴關係(PPFS),負責協調及確保到2020年全球仍可持續供應價格合理和優質的食物。第三項,也是最具雄心的一項,是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在莫斯科的財長會議上同意的亞洲金融論壇(Asia Pacific Financial Forum),旨在亞洲建立更成熟的資本市場。


活力和創造力

對大多數人來說,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只是空談,但這3個企業與政府機構合作的措施證明了亞太經合組織在亞太區做了大量實質的工作。亞太經合組織有60多個工作組,年中持續在開會(過去1年我花了100多天參與這些會議),這些會議沒有像世貿組織和歐盟那樣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反而集中在亞太地區的建設,邀請企業和政府官員一同討論。例如,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ABAC)去年與亞太經合組織官員訂立了非約束投資原則(Non-Binding Investment Principles),私人機構提出可給予投資者信心在經濟體內投資的原則,讓官員自由採用與否。商界的信息很簡單——這並沒有什麼法律約束力,但如果你不跟隨這些原則,你的經濟體不大可能吸引外國投資。把重點放在學習和交流上,是亞太經合組織獨特之處,亦是比其他國際論壇有價值的地方。


完成海參崴會議後,俄羅斯卸下亞太經合組織主席國的位置,將接力棒傳到印尼。私營部門將有很多機會參與,一如趙教授和她在中大的研究一樣,可能不是很吸引人的工作,但它確是有價值的,更無疑將促進亞太經合組織持續成為全球經濟上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一部分。


作者杜大偉(David Dodwell)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作者之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