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問卷調查﹕參加課外活動 無助幼兒社交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4日 06:35
2012年09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就本港家庭、經濟及社會因素影響幼兒發展,以問卷方式訪問153間非牟利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家長及教師,發現有3至6歲幼兒參加課外活動的家長中,77.2%認為幼兒與同輩相處的表現不理想,相較沒有參加課外活動的70.9%為多;受訪教師亦認為沒有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與同輩相處的表現較佳,反映課外活動與學習社交並無直接關係。


教師:無參加活動學生社交更佳

調查於去年5至11月,向153間政府資助非牟利全日制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家長及教師發出問卷,收回2086套有效問卷(每套問卷受訪者包括1家長1教師),發現家長及教師均認為幼兒在情緒、行為、注意力及利社會行為(對人友善程度)平均表現正常,但在幼兒與同輩相處表現中,教師評分只屬邊緣,家長更認為不理想。


香港家長一直以為參加課外活動有助幼兒身心發展,但調查顯示幼兒並未因此改善其社交力。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副主席蘇淑賢表示,「同輩相處」是指幼兒與同學、兄弟姊妹相處的能力,例如是否願意與同輩分享、關心別人等。


重技能培育 忽略全人發展

調查機構指出,同輩相處表現不理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家長為子女報讀課外活動時,「較重技能培育,例如學術班、跆拳道、畫班等,而非品格培育、全人發展的活動」。蘇強調為幼兒報讀課程時,應考慮其內容能否協助孩子達至全人發展,例如有家長報讀英文興趣班時,會認為假如老師只與孩子聊天是浪費金錢,但這反而可讓孩子學習與人溝通。她強調家長要了解課程內容才幫幼兒報讀。


調查又發現,近八成幼兒家長需要尋求協助時,「很少」或「從來沒有」得到專業人士協助去應付婚姻或家庭問題,社聯希望政府多投放資源增設駐校社工(幼兒學校),令家長在遇到困難時較容易尋求專業協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