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燈應政府要求將提早於10月中前向政府提交2013年的電費檢討建議,去年備受批評「開天索價」的中電,副總裁潘瑞祥表示燃料成本仍「困擾」電價檢討,他們正努力提出折衷方法,天然氣比例增加帶來的40%燃料費加幅,將攤分7至8年加價;基本電費調整則透過控制成本減壓。城大能源專家推算得出,40%加幅攤分8年加,每年電費平均加幅4.3%,估計加幅接近通脹,較易被市民接受。
環境局表示,政府尚未收到兩電就2013年電費調整的建議,待收到建議後會按《管制計劃協議》與兩電檢討。港燈昨表示會應政府要求,於10月中前提交檢討建議,現正準備報告,考慮因素包括售電量、燃料成本及營運開支等。
市民繳交的電費來自兩部分,一是基本電費,二是燃料費。電價釐定影響因素包括售電量、燃料價格、營運成本及資本開支等。中電副總裁潘瑞祥指出,會透過成本控制,盡量減低加基本電費壓力,但反映燃料價格的燃料費很難控制。
氣源近枯乾 購內地「貴氣」
中電發電燃料兩成為天然氣,其餘為煤。潘瑞祥指出,要符合2015年排放標準,天然氣比例要提升至四成,而現時採用的崖城天然氣,合約20年前簽訂,其價錢遠低於市場,但崖城氣源已近乎枯乾,故中電明年將接收內地「西氣東輸」的天然氣將以市場價定價,較現時氣價增加2至3倍,加上天燃氣使用上升,料發電成本的增加壓力甚大。資料顯示,中電需在2015年從現時的排放水平減45%,故要使用更多天然氣。
中電主席嘉道理今年5月表示,燃料成本增加,又要達至減排目標,未來3年成本會增加2.5倍,電費要加40%。潘瑞祥昨說,現正採取3措施,希望可用較長年期攤分電價升幅,如由3年攤分至7至8年,使每年電價加幅減低,措施包括:
1)與崖城供應商合作優化氣田用量,以延遲使用氣價較高的氣源;
2)增加採購低排放燃煤;
3)提升減排設備表現及燃煤發電機組效率,在降低燃氣用量下仍達排放要求。
潘瑞祥強調,面對不明朗因素如氣田藏量 ,實際可攤長年期現階段仍未能作準。
學者:未計加其他燃料基本電費
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總監余遠騁表示,若以8年攤分電價升幅推算,平均每年加電費4.3%,由目前每度電98.7仙,增至102.9仙,衝破1元水平,還未計算其他燃料成本及基本電費增加。經濟學者林本利認為攤長加電費年期可行,但可能令中電目前達8.3億元的燃料條款帳負結餘進一步擴大,「全部都要還的,最後都要由用戶付款,電力公司根本不用孭這筆數」。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