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子多精力 改作息習慣(3-4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6日 06:35
2012年09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兒子3歲半,總是攀高爬低,整天要話事。爸爸每天回來已很累,覺得很不耐煩,每晚總是吵吵鬧鬧地度過,我跟丈夫說了很多次,孩子吵鬧不合理,就不要理他,他不得逞就自然靜下來。奇怪的是,放假時兩父子外出總能和平相處,但不知怎的,平日就是「水溝油」。丈夫亦怪我慈母多敗兒,我們應該如何是好?


媽媽明白爸爸下班後很疲累,無法應付興奮的孩子,然而假期時兩人一起玩樂卻沒問題,媽媽可否檢視孩子作息安排,以配合家人不同的需要?

給予渠道宣泄精力

爸媽要明白這時期的孩子肢體力量高速增強,非常好奇,但心思簡單缺乏耐性,想嘗試不同挑戰,家長需要耐心引導和予以合理宣泄精力的渠道。


故建議家長考慮以下方案﹕

1. 為孩子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飲食作息,白天安排適當的體力活動,讓孩子舒展四肢;晚飯後安排靜態活動,以便孩子稍後容易入睡。


2. 爸媽要放棄對孩子發出「你不要這樣」、「不准那樣」的負面指示,改為直接說出希望他做的事,如「現在到你洗澡了,洗完還有時間聊一會天」,當他做到便要讚賞他。


3. 當孩子在黃昏時已花掉大部分精力,爸爸回來時,可跟他進行輕鬆的親子活動,如談天說地、玩紙板遊戲,給他正向引導,避免争論。


父母管教須達共識

我們特別想提醒家長,教養孩子時,大人達成一致共識,孩子在爸媽方面接受同一信息,他的行為和反應也會統一,減少練精學懶鑽空子的機會。爸媽要建立默契,夫妻相處時光和良好溝通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分享趣事,分擔憂慮,定時談心談期望,整合、統一意見,孩子亦會感到更安全,樂於配合爸媽的要求,家庭生活氣氛也更健康。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福利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黎小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