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文化速遞﹕「吃」看秦嶺南北文化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28日 21:35
2012年09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本報副刊逢周二刊出的「咬文嚼字」,引經據典,描述食物歷史、烹煮方法等知識,一直有不少捧場客。作為此版的策劃顧問吳瑞卿,一直對飲食歷史文化有深厚認識,她明天將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講免費秦嶺文化講座,從飲食文化和菜系特色出發,探討橫跨西東八百里的秦嶺歷史文化。


北吃麵 南飯食為主

秦嶺與淮河,是中國南北的自然分界線。秦嶺東西延綿八百里,陡峻難越,把陝西省分為南北。秦嶺以北是關中平原和陝北的黃土高坡,乃乾旱地區,秦嶺以南溫潤土沃,物種豐富,南北有天壤之別。氣候和地理環境不同,形成一省之內,南北飲食風格截然不同,秦嶺以北不產米,以麵食為主,秦嶺以南漢中盆地稱為小江南,米產豐富,以飯食為主,其麵皮以米為原料,似南方的粉。


關中和陝北的酸以老醋為主,風格接近山西。秦嶺以南則以「漿水」作酸湯,「漿水」是用煮麵水加調料蔬菜自然發酵而成,與四川風格接近。北方肉食多切成小塊,配以馬鈴薯、芋頭、大葱、蘿蔔等,加調料燜煮,或用小碗蒸;又受西北風味影響,多吃羊。秦嶺南人多吃豬少吃羊,大塊肉要溢出盛器,稱為過橋肉或梳子肉……想知多些秦嶺南北的飲食文化,記緊明午準時到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

「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展覽

講座系列之一﹕

秦嶺橫亙八百里——陝西飲食分南北

講者﹕吳瑞卿

日期﹕9月29日(周六)下午3:00至5:00

地點﹕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

名額﹕139個,先到先得,滿座即止

(演講廳將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開放)

文﹕孔芷君

圖:吳瑞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