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清蒸大閘蟹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2日 23:35
2012年10月02日 23: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每到蟹季,總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曆法何其精準,每到農曆九十月,總是吃大閘蟹的好時機,因大閘蟹為過冬作好儲脂準備,長得肥美。拍攝之時為農曆八月初,新三陽南貨老闆陳長壽(圖)指,當時大蟹還未到,「氣溫尚有廿多度,湖水還是熱,蟹退殼退得七七八八,已長成,不過最好多待半個至一個月,待蟹補充飼料,儲肥一點更好」。老店每年均派專人往太湖及陽澄湖收蟹,以幾十萬隻計,他指今年收成豐盛,「今年多了潤月,現時(農曆八月),基本上已等同往年的九月」。


黃毛金爪夠油

十多歲入行由拆蟹學起,港灣壹號行政總廚李樹添(圖)對蟹非常熟悉,談起蟹滔滔不絕﹕「揀靚蟹最重要夠生猛,關節位夠脹身即表示蟹夠肥美,黃毛金爪即表示夠油。」愈來愈多人追捧大閘蟹,加上今年大蟹數量少,添師傅指價錢亦隨之增加,「今年6至8両起碼要六至八百多,如果要吃到8、9両大蟹,怎麼都要過千元」。不過各蟹迷不用心急,因隨着蟹季開始,蟹的質素較靚,價錢亦可望回落,等到農曆十月蟹最靚,亦夠豐盈,「到時一斤的蟹可拆出4、5両肉 ,平日可能只拆得3両多」。


原隻蒸保膏香

廣東人吃大閘蟹,多為清蒸,簡單而味美,「廣東人煮蟹會劏開來烹調,但大閘蟹不同,為保持其蟹膏脂香,最好原隻處理」。比起烚大閘蟹,添師傅較喜歡蒸,「有人愛以烚的方法煮,直接將大閘蟹和紫蘇葉放落水烚,較乾淨,但這樣水會冲走很多蟹味,反之蒸時熱力從外至內慢慢滲入,仍可保存蟹的膏和香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