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海難暴露大漏洞 汲取教訓讓死者安息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3日 06:35
2012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燈客船「南丫四號」與港九小輪公司雙體船「海泰號」在南丫島海面碰撞,到本報今晨截稿時,已知38人遇難,4人傷勢嚴重或危殆,警方已循刑事調查;另外,政府決定組織調查委員會,在體制內對事故進行最高級別的調查。期望不同層次調查可以釐清責任,還無辜遇難者一個公道;更期望調查找出事故原因,汲取教訓,完善法規和制度操作,使船舶在本港海域航行更為安全。


三大疑點

必須徹查

兩船在南丫島以北對開海面碰撞,由於該處並非繁忙航道,有專家對發生撞船事故感到奇怪,因此估計有人違規航行。警方拘捕了南丫四號的船長和兩名船員,以及海泰號的船長和3名船員,他們涉嫌海上危害他人安全;另外,海泰號船頭損毀,南丫四號則左邊船尾損毀嚴重。從兩船被捕者和船舶狀况,目前無法判定哪一艘船違規,或是兩船都有不當之處,要共同承擔責任;不過,從一些情况和撞船後的處理,相信日後當局的調查都會觸及。


南丫四號一些情况,會否成為導致這次事故有重大傷亡的因素之一,值得注意。南丫四號是遊樂船,不被視為一般的交通工具,有關救生圈和救生衣等放置要求,不及載客渡輪嚴格。例如,載客渡輪的救生衣和救生圈,分放在船上固定位置,方便乘客取用,南丫四號則並非如此。


首先,專家認為,若南丫四號被攔腰撞擊,船會翻側,現時它的船尾插入海牀,因此,估計南丫四號船尾機房位置被撞後,機房入水,現在南丫四號被撞後約兩分鐘,船尾即沉落海牀,可能也與船上救生圈等設備都放在船尾有關。因為撞船後,更多乘客湧到船尾取用救生圈等,使船尾負載大增,加上機房湧入大量海水,於是加快了船尾下沉。


其次,南丫四號上有多少乘客,還未知道。事故發生後,港燈透露船上有124人,包括121名乘客和3名船員,不過,警務處長曾偉雄在政府跨部門記者會上,表示警方不單無乘客名單,連南丫四號上的乘客總數也沒有,要出動重案組收集。按海事處要求,船長須備存載有船上乘客和船員姓名的名單,以作應急用途,若南丫四號未達至這個要求,對救人搶險會否造成影響,值得注意。


第三,這次大海難,最少有5名兒童遇難,從撞船發生時的情况看來,南丫四號上的兒童並無穿上救生衣。海事處有規定,船上全部兒童不論何時均須穿上救生衣,若南丫四號做到這個規定,那5名兒童要是因為未穿上救生衣而溺斃,就可以歸咎他們未得到妥善保護。


上述3點,與大海難究竟有多大關係,且待警方和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若證明遊樂船的設計和監管與大批乘客死亡有一定關連,當局必然要修訂法規或強化要求,以堵塞一些不經意的殺人陷阱。


撞船後離去不協助救人

海泰號船長判斷輕率

至於海泰號,被批評在撞船後不顧而去。海事專家認為,根據國際慣例,若發生撞船事故,有船隻沉沒,仍能航行的船隻要留在原處協助救人,由這個角度看來,海泰號在撞船後的處理實屬不對。事實上,海泰號與南丫四號相撞後,若即時停下來,說不定海泰號與南丫四號起着相互「支持」作用,則南丫四號起碼不會那麼快下沉,只要拖延一段時間,說不定可以救出更多人。


港九小輪初步解釋撞船後海泰號入水、船上有傷者和乘客要求駛回碼頭等,以此解釋海泰號為何撞船離去。這些理由,值得商榷。首先,海泰號船長應該知道撞船後留在原處協助救人的國際慣例,海泰號即使有入水,但是專家認為船頭各艙有分隔,船長不難判斷會否下沉。從海泰號只是撞毀船頭,並無下沉迹象,說明海泰號船長選擇離去的判斷太輕率,令人難以接受。


海泰號有乘客披露撞船之後,船長及船員均無公布,乘客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時船往左邊傾斜,乘客便全都跑到右邊,希望平衡該船。乘客形容撞船事故之後,海泰號很快就駛回碼頭,抵達後,船長亦未有交代事件,只要求乘客脫下救生衣。乘客認為「全船乘客要求駛回碼頭」的說法不正確,因為乘客當時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乘客這個說法,且待港九小輪公司有什麼回應,不過,無論如何,相信都會成為當局調查事故的線索。


南丫四號的乘客滿心歡喜去維港看國慶煙花匯演,豈料遭遇大海難,由極樂到極悲的巨大落差,使人倍添惆悵,死難者都無辜,當局要查出事故真相,告慰泉下亡魂,也期望當局找出箇中不足或欠缺之處,以具體政策措施改善,使這類慘劇不會再發生。當局做到這樣,則大海難的遭難者才不至於白白枉死。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