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文化遊﹕英倫觀照躁動年代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3日 06:35
2012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自狄更斯《雙城記》出版以來,起首的兩句話:「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最壞的年代」,不知被引用過多少次──每個人似乎都認為現世就是最矛盾的年代。但回望過去,許多人都認同1960、70年代特別躁動不安,社會發生大變化: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美國的反戰與民權運動、非洲國家脫殖獨立……最好與最壞都在發生。


相片記錄1960、70年代

倫敦Barbican Centre最新的展覽Everything Was Moving: Photography from the 60s and 70s,便透過「歷史的攝影,訴說攝影的歷史」。展覽展出逾400幅攝影作品,包括美國著名攝影師Bruce Davidson,日本的東松照明(Shomei Tomatsu)等,以至冒險拍攝文化大革命的中國新聞攝影師李振盛,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生活的南非黑人攝影師Ernest Cole等。


攝影師的故事 作品的故事

這些攝影師的故事,也是作品的故事。李振盛文革時是「紅色新聞兵」,在黑龍江日報當攝影記者,他記錄了這場民族浩劫的暴虐與荒唐,並把約30,000張底片埋在地下,到1988年才重見天日。南非攝影師Ernest Cole本為非洲黑人,因某種原因說服了當時的種族分類部將他歸為沒那麼受歧視的「有色人種」(coloured)而非「黑人」(black),讓他可以從事攝影,最後卻在貧困中客死紐約異鄉,因為交不起房租還把底片都送給人作抵押。彩色相片先鋒印度藝術家Raghubir Singh打破殖民地拍攝印度的單一視點、只拍無人景色的傳統,決意用繽紛色彩和人們描繪家鄉。不論是黑白還是彩色,展覽準能讓我們一瞥這翻天覆地的年代。


Everything Was Moving:

Photography from the 60s and 70s

地點﹕Barbican Centre, Silk Street

London EC2Y 8DS

日期﹕即日至2013年1月13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8:00,其中周三至晚上6:00,周四至晚上10:00

門票﹕10英鎊(約126港元)

網址﹕www.barbican.org.uk

文﹕郭瑋瑋

圖:Barbican Centre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