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宜減持發達國家股債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3日 06:35
2012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聯儲局落實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巴克萊認為歐元區於應對財政及金融問題還需一段頗長時間。歐元區問題,對未來市場產生的影響,將視乎政府如何回應現存的三大挑戰。首先,歐洲政府必須繼續避免災難發生。當務之急是避免歐元區人士因恐懼或預期購買力大跌,而大舉將資金從本地國家銀行轉往德國的銀行,因為此舉會導致大量銀行擠提或實施資金管制,引發嚴重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活動大幅萎縮。歐元區實應不惜一切以免上述情况出現。


其實,歐洲央行已採取多項措施,確保歐元區政府及銀行獲得充足資金,以防災難發生。在這方面,歐洲勉強應付危機算是「奏效」,至少在目前而言。


歐元區應付危機勉強「奏效」

其次,歐元區需要重振周邊經濟體的競爭力。歐元於1999年推出後首10年,「周邊」國家的勞工成本升幅遠超德國。當全球金融危機於2008年出現時,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及葡萄牙的經濟根本沒有競爭力,貿易赤字龐大。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理想是歐元區南部國家將勞工成本的增幅,控制低於德國的水平,藉此減輕相對於德國的競爭劣勢。目前周邊國家雖就此進行調整,不過進度緩慢,失業率持續偏高,且無緩和迹象。因此,歐洲勉強應付危機亦算僅僅「奏效」。


最後,調整各國競爭力的過程不能過度艱辛,不然會導致周邊國家選民選取當年阿根廷的選擇,即脫離貨幣聯盟及將新貨幣貶值,後果對歐元區其他國家及全球經濟可說境况堪虞。歐洲於此方面勉強應對危機,仍有欠理想。


首要重振成員國競爭力

至少目前而言,歐洲央行看來仍可避免歐元區發生金融災難。投資者如因憂慮歐洲引發金融災難,而一直將投資組合的風險維持在低於標準水平以下,現在便應考慮將資金放回投資市場。


不過,在周邊國家經濟好轉前,我們仍然憂慮無論歐洲央行如何努力,政治動盪仍可引致危機出現。加上美國經濟可能受到「財政懸崖」及政治風險的影響而衰退,我們建議可承受中度風險的投資者,繼續減持已發展市場的股票及國債。


Aaron S.

Gurwitz

巴克萊首席投資總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