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旅遊業是香港和新加坡經濟支柱之一,旅客帶來的收益佔兩地國民生產總值4%,但旅客亦令彈丸之地有人滿之患,香港的旅客在回歸後上升3倍,去年已突破4100萬人次,而同期酒店供應只增加九成,商場增幅更不足三成。旅客量不可能無止境增長,星洲重視客量之餘,近年更重質,力吸高消費客,結果可在每名旅客身上賺1萬元,反觀本港在每名過夜客身上只能賺7500元。
旅遊事務專員容偉雄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本港要質量兼備,將盡力發展酒店及景點等硬件,避免設施限制令遊客裹足不前。
港客量14年升3倍 客房僅增92%
本港人口有700多萬,去年旅客高達4192萬人次,較1998年升313%,但同期酒店房間數量僅升92%,至去年有62,830間房。即使作為購物天堂,本港商場面積在過去15年僅升27%,僅得1079萬平方米。
至於新加坡有逾510萬人口,去年旅客亦有1317萬人次,較1998年升111%,同期酒店房供應量則升42%。
新加坡旅遊配套樽頸不及香港嚴重,但其旅遊策略已不再停留於求量,趨向力吸高質客。新加坡全國旅行社協會入境旅遊前主席陳紹棠表示,旅遊局約於兩年前察覺旅客數字已不錯,倡議業界要追求質。「客量很重要,但質更重要,那些是花得起錢的旅客。」
星賭場吸豪客 膺最佳會議國
以往新加坡靠醫療旅遊吸引印尼富翁,陳紹棠稱目前高質客擴及中東、中國、印度及俄羅斯的有錢人。「中國人會坐私人飛機來,住最貴的酒店,更有印度人來租金沙酒店宴會廳搞婚禮,新加坡在努力賺這些錢,當然賭場落成後,高消費的賭客都多了不少。」
除了個別高質客,新加坡亦大力發展會展場地,力吸會展旅客,成為全球最佳會議國家。新加坡旅遊局回應,旅客數字是重要,但提供優質旅遊更重要,要利用亞洲增長,為旅客提供更高價值旅遊。
港倚靠自由行推高客量
反觀本港自2003年起倚賴內地自由行推高旅客人數,但走高檔路線的旅遊業埋怨缺乏酒店及場地招待會展客。
在此消彼長下,即使本港旅客量較星洲高2.2倍,但本港旅遊總收益只高出86%,本港去年總收益為2631億元,星洲則有223億坡元(約1411億港元)。以星洲有逾1300萬旅客推算,人均消費達1萬港元,但本港人均消費較低,過夜客只有7470元,消費額較高的會展客亦只有9187元。
旅遊事務專員容偉雄表示,近年旅遊興旺為本港帶來十分大的經濟效益,但景點、酒店等設施確存在壓力,現目標是維持健康發展,令香港成為世上有名的旅遊勝地。「我們要質與量兼備,不可忽視量,兩方面都要做得好。」
容偉雄稱,旅發局正全力推廣大嶼山的會展旅遊,8月亦曾舉辦世界牙醫會議,帶來了逾1萬旅客。
港酒店場地樽頸 擴綠色文化旅遊
面對酒店及場地樽頸,容偉雄稱,本港會盡力發展,目前本地有6.4萬間酒店房,未來兩年會增至7.3萬間。「香港是土地有限的城市,酒店增幅已相當可觀,最近不少發展商申請更改土地用途發展酒店。」
除了增建酒店,容偉雄指在景點硬件上,迪士尼及海洋公園正陸續擴建,軟件則是擴闊行程,如辦綠色旅遊、文化旅遊等,客源亦正避免過於倚賴佔總客量約七成的內地客,盼不會因旅遊設施的限制,而令遊客裹足不前。
明報記者 冼韻姬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