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臨近退休 增債券投資比例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5日 06:35
2012年10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股市近期反彈,記者經過「金魚缸」時也發覺很熱鬧。不少退休人士在退休後多了時間留意股票市場,但往往將投資變為投機,我們所熟悉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其投資是長線的,其投資旗艦巴郡股價自1965年以來,每年平均回報超過20%,而他主張優質股票應持長線。臨退休前,理財顧問多主張將資產移至較保守的債券或現金上,股票佔組合的比重亦應降至一半以下。即使遇到經濟低潮,也不會影響退休生活。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表示,大家通常會因應不同的人生階段,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例如,年輕人的工作年期較長,預期可賺取收入的時間亦較長,他們承受風險的能力亦較高,於是傾向投資較高風險的資產。


至於較年長的投資者,由於預期工作年期較短,因此承受風險的能力亦較低。他們的投資策略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改變,最普遍的做法是將高風險投資轉為低風險投資。好像股票等升值潛力較高的資產,相比下,債券除了提供固定收益,波動性亦相對較低,因此一般會被視為較低風險資產。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而言,債券往往是較適當的投資選擇。


內企債息雖高 須慎重選擇

她建議,投資者避免選單一股票,因為集中投資風險較高,要分散投資。若臨近退休的人士要將資產轉至債券或債券基金,如果是單一的債券,則要留意其評級,要尋找高收益的債券,其評級級別可能是非投資級別(BB)或以下。要按年齡組別而定,若距離退休尚有兩、三年以上,就算股市表現不佳,也無必要轉換,因為基金轉換及買賣有手續費,可能得不償失,不如等翻身。若在未來一、兩年退休,則應轉換至低風險組合。其實,投資者在做資產配置的目的,最重要不是將資產「翻一番」,而是降低投資的最大風險,特別在臨近退休之年。


在香港債券選擇逐漸增加,但質素要小心選擇,近年也有不少內地企業來港發債,好像雅居樂債券,在2016年11月到期,孳息率達7.96厘。若希望選擇一些本地銀行企業債券,例如中信銀行國際孳息率也有達每年4.47厘,但投資期要8年。


明報記者 龍彩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