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鼠皮細胞造卵 不育研究突破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6日 06:35
2012年10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京都大學成功從實驗鼠的皮膚培育出多功能幹細胞及培育出卵子,然後利用體外受精讓實驗鼠生出小鼠,小鼠長大後還能傳宗接代。這是全球首次成功進行類似實驗,標誌着不育研究取得大突破。


3小鼠生殖力正常

京都大學教授齋藤通紀等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去年已提出報告,成功地從人工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培育出具生殖力的精子。由副教授林克彥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今次從母鼠的iPS培育出可生成卵子的「始原生殖細胞」,同時也從胎兒身體取出未來將形成卵巢的細胞同步培養後,移植到實驗鼠卵巢,培育出卵子。


研究團隊將如此培育出的163個卵子與自然形成的精子進行體外受精,結果實驗鼠生出3隻雌雄鼠。鼠寶寶都正常,與其他實驗鼠交配後還能生育。


研究團隊認為,從iPS造卵的過程觀察,可更加了解至今還無法釐清的卵子生成機制,有助分析不育問題。如果運用在人類身上,因卵巢疾病而無法造卵,或因卵子老化導致難以懷孕的女性,或許可從皮膚細胞等培育出iPS,製造卵子。


人類細胞有異 惹倫理爭議

不過,研究團隊同時指出,這次的實驗要運用於製成人類的卵子與精子是有困難的,因為人類與老鼠的iPS性質不同,人類要製造始原生殖細胞相當困難,而且基因也可能受損。加上,以人工方式造卵,倫理上將受到質疑。


幹細胞研究日本領先

iPS細胞由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2006年首先培育成功,有能力長成各種組織、器官細胞,在利用幹細胞來修復人體器官或組織的尖端醫學技術——再生醫療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近年備受矚目。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