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正調查一宗感染創傷弧菌(俗稱食肉菌)的死亡個案,病者為一名80歲有長期病患的男子,在上月30日在街市選購蟹時被刺傷,其後出現發燒、嘔吐、頸痛及右臉腫痛徵狀,翌日入住屯門醫院接受治療,其後情况轉壞,延至本周二(10月2日)告不治。
發病短短3日死亡的八旬翁,本身有長期病患,疑上月底於元朗街市,選購蟹時不慎被刺傷左手背,之後出現發燒、嘔吐、頸痛及右邊面部腫痛等病徵,翌日入住屯門醫院,並抽取了血液樣本化驗。其間,病者面部亦出現瘀傷、右眼周圍腫脹等情况。防護中心指出,病者的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含有創傷弧菌,但其家居接觸者並無有關病徵。中心會繼續調查,個案已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處理海產應戴厚手套
對於患者可能在街市受到感染,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指出,由於食肉菌會依附在海產的刺、殼、鰭或其他部位,市民一旦有傷口或被刺傷就會令細菌入血。他指出,街市海鮮檔的檔員一般都會戴上厚手套工作,市民應着檔員協助,而非親自「落手」接觸,回家後也應戴上手套徹底清潔海產表面。他續說,若不幸被感染,患處會出現紅腫、疼痛及發燒徵狀,應馬上到醫院求醫。但因長者或長期病者的抵抗力較弱,難以控制病情,就有可能致命。
另確診一宗耐藥腸桿菌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亦確認一宗含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NDM-1),患者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37歲女子,她於9月23日因持續發燒及肌肉痛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被診斷患上敗血症,現時情况穩定。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病人最近曾在內地醫院留醫,家居接觸者沒有感染病徵。今次是本港第15宗NDM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個案。
發病短短3日死亡的八旬翁,本身有長期病患,疑上月底於元朗街市,選購蟹時不慎被刺傷左手背,之後出現發燒、嘔吐、頸痛及右邊面部腫痛等病徵,翌日入住屯門醫院,並抽取了血液樣本化驗。其間,病者面部亦出現瘀傷、右眼周圍腫脹等情况。防護中心指出,病者的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含有創傷弧菌,但其家居接觸者並無有關病徵。中心會繼續調查,個案已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處理海產應戴厚手套
對於患者可能在街市受到感染,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指出,由於食肉菌會依附在海產的刺、殼、鰭或其他部位,市民一旦有傷口或被刺傷就會令細菌入血。他指出,街市海鮮檔的檔員一般都會戴上厚手套工作,市民應着檔員協助,而非親自「落手」接觸,回家後也應戴上手套徹底清潔海產表面。他續說,若不幸被感染,患處會出現紅腫、疼痛及發燒徵狀,應馬上到醫院求醫。但因長者或長期病者的抵抗力較弱,難以控制病情,就有可能致命。
另確診一宗耐藥腸桿菌
另外,衛生防護中心亦確認一宗含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NDM-1),患者是一名有長期病患的37歲女子,她於9月23日因持續發燒及肌肉痛入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被診斷患上敗血症,現時情况穩定。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病人最近曾在內地醫院留醫,家居接觸者沒有感染病徵。今次是本港第15宗NDM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個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