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馬來西亞主題公園Legoland早前開幕,令這個旅遊熱點更加火熱,不禁令人懷念起檳城的大街小店、吉隆坡的雙子塔、馬六甲的娘惹風情。未能即時飛到當地,何不先在港來一頓馬來菜,就像飲食專欄作家于逸堯所說「食咗當去咗」。香港盛貿飯店的餐廳,原本只供應自助餐,剛剛改做星馬菜,既供應新加坡海南雞飯,又有檳城菜式,更從當地入口多款香料及找來檳城人做餐廳顧問,銳意打造一間正宗星馬菜館。
為了讓客人於酒店舒適的環境,吃到檳城街頭小店滋味,香港盛貿飯店總廚謝偉強早前特地走訪吉隆坡、檳城和新加坡各大餐廳、路邊攤檔試味,甚至偷看當地廚師煮食,希望把正宗的馬來菜煮法帶回來。依他觀察,檳城人特別重視食物與鑊的接觸,炒貴刁均是逐碟落鑊炒,鑊氣十足,且會加入臘腸。惟他無奈表示,在節奏快的香港,多客時亦要一次過炒,時間許可才盡量逐碟炒,保留風味。
鮫魚熬製叻沙湯底
至於身為檳城人的餐廳顧問潘太認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各地的叻沙略有不同,新加坡的叻沙湯底使用了蝦米、椰漿、咖喱粉、辣椒等,呈紅色、黃色;檳城亞參叻沙的湯底則以鮫魚熬製,把鮫魚拆肉,配以薑花、叻沙葉、蝦膏、薄荷葉等香料,味道像雲南酸辣米線湯底,而湯面亦有大量鮫魚肉,再配蝦膏一同進食,可口美味。
謝偉強又指,檳城福建蝦麵湯底香濃,秘訣在於排骨湯底,加入以辣椒、參巴醬炒香的蝦頭和蝦殼,湯底完全吸收了蝦的鮮味,且保留湯渣,伴以油麵和米粉一同進食,跟足檳城食法,用料十足。至於檳城湯河,則無加入香料,以清淡的湯底作賣點。潘太強調,雖然新加坡魚蛋彈牙有嚼勁,但為了不搶湯底風頭,他們就改用較細粒的吉隆坡魚蛋,同樣爽口。
跟從煮法 改良賣相
「別看檳城路邊攤的主理人作風豪邁,實情比香港人更細心,由青瓜的形狀,到魚片的大小,均會講究。」謝偉強說。潘太補充,檳城比起新加坡或泰國,少用醬油、魚露等調味料,全以當地香料調出味道。餐廳不止把當地煮法帶回香港,為了原汁原味,潘太更跟從當地煮法,規定統一魚片尺寸大小,不時親身到餐廳,監控食物質素,即使魚片切出來的尺寸大了半厘米,亦要廚師重新再切,十分嚴謹。
除了味道之外,食物賣相亦相當重要,故餐廳盡力保留傳統煮法之餘,同時對菜式的賣相稍作改良。例如於沙嗲雞肉或牛肉串燒旁邊,伴以人手搓壓而成、一口分量的三角形飯糰,十分趣致。甜品蒸三色西米糕,以蕉葉把西米捲成三角錐體蒸10分鐘,讓其形成一座白、綠色的「西米山」,賣相有點似刨冰,伴以啡色的馬六甲棕櫚糖,相當吸引。
˙馬來一菜館
營業時間﹕上午6:00至晚上11:00
地址﹕香港西環皇后大道西508號 香港盛貿飯店2樓
查詢﹕2213 6613
註﹕設加一收費
◆檳城煮法夠傳統
馬來西亞山打根人Jeffrey表示,馬來西亞各地菜式多源於檳城,檳城做法可說是最傳統,亦有最多菜式。檳城愛以豬油渣入饌,例如檳城炒貴刁,便以豬油渣起鑊,加入參巴醬、辣椒醬、蝦醬等,配料方面,有臘腸、韮菜、芽菜等,最後加入雞蛋,令炒貴刁更香口。而檳城人會喜歡逐碟炒,不會一次過炒幾碟,故貴刁不會黏在一起,又香又爽口。
至於叻沙,平日我們吃到又紅又黃的,都是加了椰漿的叻沙,檳城的亞參叻沙,則以鮮魚熬製,再加入生菜和青瓜絲等,味道酸辣,會連一匙蝦膏同上。而檳城蝦麵,則是以豬骨、蝦頭熬湯底,加入豬紅、豆卜等材料,米粉和油麵溝混在一起吃,馬來話稱為「摻摻」。
Jeffrey又說,馬六甲棕櫚糖,是以棕櫚樹提煉出來,糖分不高,頗配合注重健康的潮流,馬來西亞人都愛於甜品中,加入棕櫚糖。
文﹕孔芷君
圖﹕陳淑安、餐廳提供
編輯 鍾家寶
美術 SIUKI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