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強積金中介服務配套不全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08日 06:35
2012年10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朋友N君是主管人事管理的專家。他找我公司為他們員工的強積金提供投資管理服務,他公司願意替員工付費。我苦笑說我們是義務工作,行善布施,他公司給的錢是不夠支付我公司參與計劃的顧問、員工薪酬。N君愕然。


N君的公司是美資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比較進步。公司付費由專家給員工免費的強積金投資管理服務,能讓員工省心、省時,專心工作,又可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減少流失率。這種員工福利措施,開支不多,效益蠻好。我也不敢小覷員工退休金管理這個業務。


現代投資理論鼻祖之一的夏普教授,除了是為人所知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史丹福大學教授,還是一家專門提供401(K)投資管理和諮詢服務公司Financial Engines的始創人。夏普教授在1996年成立這家公司,前年3月公司上市,現在管理的資產值達542億美元,提供諮詢服務的資產值更達536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就賺了730萬美元,一年淨賺過億港元,現在公司市值11億美元(對,歷史市盈率70多倍!)夏普教授名利雙收,羨煞我等小人物。


中介沒法獲得全面資料

我嘗試過借用美國的經營經驗。不少調查研究都表示,香港的打工仔多數不懂投資、沒時間也沒能力照顧自己的強積金帳戶,需要專家提供恒常服務,及時建議轉換計劃、成分基金、投資組合設計、投資比重安排等行動,甚至進一步代為管理退休金投資。


香港235萬打工仔參與的強積金規模已達3843億元,舊制的職業退休註冊計劃也有2633億港元(至6月30日數據)。假設給打工仔管理退休金能夠收取年費0.5%,這個退休金管理業務的市場潛力便是32億元。但當我詳細研究推行這個服務的可行性時,才發現我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11月1日開始的「半自由行」,打工仔可以在若干條件下轉換強積金計劃,中介人可以從是次交易拿到強積金計劃供應商回饋的佣金。這是一次過的收入,中介人收到轉換計劃的佣金後,便缺乏動機繼續服務客戶。


事實上,中介要提供恒常服務,難度也很高。原因是香港強積金計劃供應商不會向中介人提供打工仔的帳戶資料,打工仔亦不能授權任何人士處理他的強積金帳戶投資事宜。打工仔自己轉換計劃內的成分基金,既不用經過中介,供應商也不會通知中介。中介人如果要了解打工仔的退休金投資情况,便只有靠打工仔主動提供。這個安排與基金行業的習慣不同。


基金公司的中介,是會定時收到客戶帳戶報告。基金公司發給客戶的通知,中介都收到副本。客戶自行買賣基金,基金公司也會要求客戶透過中介處理。中介因此對客戶的投資情况了然於胸。這個安排也讓中介和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方便中介提供恒常服務。


強積金投資是長期投資,打工仔需要長期、恒常、專業的服務。如果中介的配套不全,中介缺乏動力提供服務,受害的是打工仔和社會。目前狀况,我只能無奈地擱置我的大計。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