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銀股氣勢如虹,成為升市火車頭,但大市裹足不前,不期然令人擔心大落後的內銀股也發力,會否是短期見頂信號。不過,觀乎6月以來升市,內銀股不似是藍燈籠,投資者暫時毋須過分憂慮。
恒指昨低開106點後抽升,曾倒升94點輾轉回落,午後重納升軌,至尾市擴大升幅,收報20999點,升79點或0.38%,大市成交增至558億元,高於20天平均逾一成。據《明報》港股數據庫,升跌比率50比50,市底靠穩;升逾3%佔上升股份逾兩成,跌逾3%佔下跌股份不足一成,陽燭對陰燭為64比36,買盤力度較強。
三大內銀佔總成交逾一成半
工行(1398)、建行(0939)及中行(3988)三大內銀股,分別為恒指及國指貢獻115點及101點升幅,超越恒指升幅,以及佔國指升190點逾半壁江山;三大內銀股佔大市總成交逾一成半,有頂高三股沽貨之嫌。工行、建行及交行(3328)已明確升破6月以來反彈高位,並升越50周線阻力,扭轉積弱已久的頹勢;目前仍較落後的有中信行(0998)、招行(3968)及民行(1988),低於50周線約7%。
事實上,近期資金熱炒周期性股份,從原料以至工業股皆受捧,明顯是博經濟已築底回穩,因此內銀股做好,可謂順理成章接捧。不過,6月以來,內銀股長期跑輸大市,連落後的也被炒高,有可能是藍燈籠效應,是大市見頂徵兆,但從這次升市看來,機會不高。
把恒指及內銀股指數標準化(編算方法﹕綜合9隻在港上市內銀股,以等權方式計算股價每日平均變幅,並以6月4日為基礎日及基本值為100,組成內銀股行業指數),以6月4日為基礎日及基本值為100,恒指7月初首次見頂回調(附圖A位置),當時內銀股更早已反覆回軟;恒指8月第2次在高位回落(B位置),內銀股同步下滑,跌得更深,兩次也不見得有藍燈籠效應。月初恒指停滯不前(C位置),內銀股保持強勢,昨天更突破高位阻力,確有轉勢迹象。
買破位股 配搭落後股
恒指6月初至今累升15%,內銀股指數僅升4%,若要追落後,後市上升空間不小,既然技術走勢已現突破,不妨小注跟追。若手頭資金許可,宜買一破位一落後,如買工行或交行的同時,買入招行或民行,以確保掌握升勢。
明報記者 劉思明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