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DR美容集團推銷的靜脈輸液釀成一死命案,警方正循刑事方向調查,了解是否有人嚴重疏忽致誤殺;食衛局亦成立督導委員會檢討監管私營醫療機構,並研究界定高風險醫療程序及醫療美容,再考慮立法。該會將花一年檢討,再經諮詢才立法,未交代落實規管日期,醫學界批評拖得太久及方向錯誤,不能集中對付美容醫療問題,質問政府「尚要多死幾個才加速」。
曾偉雄:改刑事調查有否涉誤殺
警方連日調查DR美容集團,警務處長曾偉雄昨表示,由於有人死亡,警方由協助衛生署調查醫療事故轉為刑事調查,調查是否有人嚴重疏忽干犯誤殺,對象包括美容公司、治療的醫務人員及處理血液的化驗所,整合資料後會交予死因庭。
醫學美容風險早在2006年的PAAG風波已暴露,但政府至今次釀成命案才處理。食衛局長高永文昨宣布,成立由他主持的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將界定高風險醫療程序及醫學美容,研究是否將高風險的醫學治療、程序的場所納入規管,包括支援的化驗所,「我們會研究加強監管聲稱提供或轉介高風險醫療的人或機構,不論其目的是否治療」。
需時一年 未談管美容
高永文預期檢討需時一年,然後再諮詢,最後才立法,現時衛生署會與海關及消委會加強監察及跟進懷疑有問題的廣告及投訴個案。
今次檢討是醫療改革的跟進工作,多名督導委員會成員均要求加快有關醫學美容規管的進度,其中醫學會會長謝鴻興表示,上周五接獲邀請,以為檢討醫學美容監管,豈料要檢討診療所條例,「對政府很失望,走錯方向,應檢討擴大《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及定義醫療行為,我會開首次會,如不集中管美容,不會跟他『玩下去』」。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則說﹕「每日都有人被美容假科學誤導,不知死多幾多人政府至加快?」他促政府盡快把個案轉介醫委會,以從專業角度跟進本身是醫生的DR集團主腦周向榮的責任。
上述督導委員會有20名成員(見表),包括醫護、學術及病人組織,但欠美容業界。香港美容業總會主席葉世雄批評,無美容業界,最終會把所有程序撥給醫生做,實際現時都是醫生「搞出事」。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表示,是次檢討範圍廣泛,政府一年內難以完成,或未能及時監管美容中心。政府應採取較簡單做法,如立法強制所有聲稱從事醫療業務的美容中心,董事局一半以上成員須由註冊醫生擔任。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