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莫言曾指懦弱怕事助寫作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2日 06:35
2012年10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莫言1955年在山東高密出生,原名叫管謨業,他自稱因見很多大作家都有筆名,故把自己名字中間的「謨」字一分為二,變成筆名「莫言」。


名字「謨」分二變筆名

莫言自幼家境貧窮,最早想當作家是因為聽說寫作可得三餐溫飽,最期待可以一日三餐都吃到餃子。但在他小學五年級時,文革爆發,12歲的莫言輟學,每日放牧並到工廠打工。1976年,莫言參加解放軍,並開始寫作。他先後入讀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及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接受正規寫作訓練。莫言1997年脫下軍裝,轉至隸屬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日報》工作,繼續從事小說創作。


因為從軍和求學的關係,莫言在1980年代走入城市。他以家鄉山東高密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寫成鄉土情懷濃厚的小說,其中在軍中創作的小說《紅高粱家族》,大膽刻劃農村姑娘的愛恨分明,小說1987年獲得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後,在1988年又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紅高粱》,在國內外獲獎無數。莫言的作品近年被譯成多種外國語言,獲頒多個國內外文學獎,他在1997年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獲得10萬元人民幣獎金。


遇文革輟學 從軍開始寫作

現年57歲的莫言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之一,2005年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莫言曾經說過,自己性格「懦弱怕事」,試過因路程太短怕的士司機不高興,上車後向對方送上香煙,但他認為這種性格特點有助寫作,他說﹕「在現實生活中的懦弱的、無用的人,愈是在文學作品裏面表現得特有本事。文學作品就是把生活當中不敢做的,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裏面都做到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