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新推出的2200元長者生活津貼,因要求所有年齡長者經資產申報才可領取,惹起爭議。有學者昨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未來10年人口急速老化,長者援助資金將佔整體社福開支逾三成,若撤銷審查,所用資金更可佔六成或以上,故有必要設立申報機制,確保資源可幫助最有需要者。但若要達致扶貧目的,津貼應調整到3100至3600元水平。
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昨晨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指出,未來10年本港人口將急速老化,長者福利開支將會倍增,佔整體社會福利開支逾三成,直至2033年會再上升至佔四成;若撤銷所有申報制度,未來動用資金更會佔福利總開支的六至七成。
他認為,有需要為長者生活津貼訂立申報機制,否則福利開支比例失衡,將無法達至真正扶貧的效果。
津貼應增至3100元
同一節目中,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政府建議的2200元長者生活津貼屬扶貧政策,有必要有申報制度,確保資源能協助最有需要者。長者津貼目的雖為扶貧卻見不足,以現時生活及物價水平計算,長者每月平均開支達3100至3600元,政府應予以調整。
他續指出,現行的長者綜援具強烈標籤性,令不少貧窮長者抗拒,建議推行新措施的同時檢討綜援申報制,容許長者以個人身分申請。另有聽眾梁先生表示,若本港走向福利主義,卻無足夠配套及資金承擔,會害苦下一代,但也有聽眾認為應撤銷申報,以回報長者多年貢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