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實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上周六出席《明報》主辦的「雙城記論壇」,從房地產行業狀况出發,比較新加坡和香港的土地及房屋規劃,他坦言香港政府土地政策欠規劃,當二手樓供應下降時,未能提供新供應,樓價反而愈壓愈升。相反,新加坡一直保持充足土儲,市道不好亦繼續增加土儲,即使出現外來投機炒賣時,穩定供應加上額外印花稅,亦足以防止樓市失控。
中小發展商難買地 「如消失了」
趙國雄直指港府土地政策欠規劃,往往過分集中出售同一地區的土地,將來突然同地段會有大量新盤湧現,「如過去數月都是在將軍澳賣地,可能3年後在同一地同時會有6、7個盤推售」,這無疑會影響樓市。他又指出,在港府的推地政策下,部分中小型發展商難以買地,沒有新盤開售,他們過去數年在市場上有如「不存在、消失了」。
趙國雄續稱,另一欠缺規劃的例證是,CEPA和自由行後沒有增加商業物業供應,以致現時九龍東、港島東、南區寫字樓租金急升,「未必是實際需求,未必有租客,但炒家看到供應不夠,當然炒賣」。
無新樓供應 額印孤掌難鳴
現時香港樓市狂潮已超過1997年高峰,縱使港府一再出招,樓價仍屢屢「破頂」。趙國雄指出,香港借鏡新加坡採用額外印花稅(SSD)穩定樓價,但成效不彰,除了是未落重藥外,港版SSD僅限兩年內轉售加重徵稅,也短過新加坡的4年期限。新加坡在額印壓低炒賣後,亦即時加大土地供應配合,相反香港二手樓供應下降時,未能提供新供應,樓價反而愈壓愈升。
讚星政府預測樓市需求準
趙國雄讚賞新加坡政府懂得更科學、準確地預測未來房屋需求,「結婚人口多少、大概移民人口是多少,幾準確預算到3年後要有多少住宅單位供應」。
趙國雄亦提醒,在長遠規劃的同時,執行上亦要保持彈性。他引用長實在星洲發展商業區域Marina Bay初期,土地規劃是屬「White Site」,即容許提出做各種發展用途,長實曾掙扎應發展住宅還是商業,最終與合作伙伴磋商後,才拍板發展商業項目。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