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長達10年的中大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今年中離開政府後撰寫新書,剖析回歸15年來特區政府面對的挑戰。他坦言,香港無論為政者以至反對派,對「理想模式」管治有分歧,指出「反對派營營以求的特區政權……會將香港帶上一條與中央和內地同胞鬥爭和對抗的不歸路,進而斷送香港的未來」。
料中央增插手港務「撥亂反正」
劉兆佳又預料,中國與西方列強摩擦日增,西方會更看重香港作為對華發動「進攻」的橋頭堡角色;中央為「撥亂反正」及捍衛「一國兩制」,將增強參與香港事務。
劉兆佳的新書《回歸十五年以來香港特區管治及新政權建設》,將於本月30日舉行發布會,主題包括香港管治困難的原因、行政權力逐步流失弱化、建制勢力政治人才匱乏、公共政策研究不足、反對派挑戰等。
劉兆佳於前言提到,中央於1980年代初提出以「一國兩制」收回香港時,正值內地結束文化大革命動盪後,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保住政權,有需要倚靠香港,故香港擁有討價還價能力,才能在「罕有的、轉瞬即逝的歷史時刻」獲得各種優待,對兩地來說均是最好的安排。他說:「『一國兩制』其實是建國以來中央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對港方針政策在新時期的延續。」
「與中央鬥爭 斷送港未來」
不過,劉兆佳稱,兩地發展此消彼長,直言若香港前途問題今天才出現,香港人未必能夠從迅速崛起的中央政府中得到特殊待遇,因此「全面和準確落實國家所制定的『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對香港最為有利,也最符合港人的根本利益」。他又質疑反對派冀望的特區政權,「從西方價值觀來看當然符合理想,但卻不一定對香港有利,反而會將香港帶上一條與中央和內地同胞鬥爭和對抗的不歸路,進而斷送香港的未來」。
對於特區政權建設,劉兆佳認為是「前進兩步,後退一步」,其中愛國愛港力量在構建政治主張、領導班子和管治聯盟遠未達標,立法會內沒有絕對可靠優勢,社會上未能取得話語權,更未能獲得逾半港人認同和支持;立足於香港為「獨立政治實體」的反對派則成功爭取群眾,認同與中央截然不同的「一國兩制」詮釋,更不斷在體制內外「發動進攻,矛頭指向中央、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力量」。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