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符合市場預期,按年漲幅降至1.9%,主要由於食品價格升幅放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3.6%。有分析認為CPI和PPI在未來幾個月有反彈空間,但控制通脹不會成為中國政府現時的主要任務,預期未來仍有降息空間。
由於食品價格增速由8月的3.4%放緩至2.5%,抵消了非食品類價格上漲的影響,CPI按年增幅由8月份的2%重回1%時代,按月則增長0.2%,連續3個月錄得按月升幅。其中8月蔬菜供應緊張,價格大漲23%。9月供應量增加,蔬菜價格增幅回落至11%。豬肉價格維持下跌勢頭,按年降17.6%。
非食品類的CPI按年漲1.7%,高於8月份增幅1.4%,主要受到油價上漲的拉動,11日發改委對成品油價進行了年內第4次上調。此外,衣著、房租及教育的物價水平升幅較明顯,分別按年升3.4%、3.2%及2.6%。
PPI按年跌3.6%
PPI按年跌3.6%,較8月跌幅加大,但按月跌幅收窄為0.1%。中金首席經濟師彭文生認為,跌幅收窄反映原材料價格按月上升,去庫存化壓力減少,有利於經濟動能恢復,降低貨幣政策要大力度寬鬆的必要性,預期第4季度的PPI將轉負為正。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內地的CPI和PPI未來幾個月仍在地位徘徊,GDP增速將有小幅反彈但在潛在水平之下。由於糧食供應充足、豬肉庫存水平高,食品物價上升空間有限;此外,國際經濟低迷限制大宗商品漲價。屈預測未來將有25個基點(0.25厘)的降息空間。
美銀美林經濟分析師陸挺預期由於貨幣寬鬆政策刺激需求,內地全年通脹將溫和上升,但不會超過3%。陸亦稱控通脹不是當前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務,但要嚴防樓價大幅反彈,形成滯脹。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