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名存實亡,連累出版商配合政策,製作國民教育科書冊的計劃亦觸礁。導師出版社製作的一書三冊、初中生適用的《少年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國教科書冊,在政府擱置課程指引後全面滯銷,社長石國基慨嘆難逃虧本,指學界對國教教材的擔憂如「草本皆兵」,唯有「變陣」多花數十萬元印成分拆式單元教材,盼獲學校應用於通識等其他學科。
由推出國教科課程至今,教育局一直沒要求各教科書出版社推出相關課本或教材,石國基接受訪問時說,同行預料當局會自行出版教材,對推國教課本缺乏興趣,他個人視推廣國教為使命,便決定投資出版一輯涉及中國議題書冊,一旦開科可供學界有多一個選擇。
無參考指引 引烏坎事例
導師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首輯《少年心》系列初中書冊,根據公民教育課程框架編寫,涵蓋個人成長、家庭倫理、社會及國家範疇,石國基說,當時學界反應頗踴躍,原訂全新一輯書冊名為《少年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內容全屬中國議題。他強調,編寫時並無參考官方指引,因國教課程指引其實與高中通識科、初中生活與社會科中,與中國有關的單元內容嚴重重疊,參考價值不高,遂決定憑藉學界意見及出版經驗,自行釐訂教材涵蓋議題,包括中國文化、社會、經濟及政治議題等,每個單元後更附有「研習室」,引用包括烏坎抗爭和釣魚島等爭議事件。
石國基稱,首兩冊教材於今年7月已印好,豈料準備最後一冊時,遇上社會連串反設科抗爭,令銷情蒙上陰影。有見及此,他們編寫時加倍謹慎,避免任何偏頗內容衍生疑慮。
可是,出版社數月前起向相熟中學推廣教材,反應均冷淡,只有極少數學校表示有興趣,到現在政府更在社會壓力下擱置課程指引,更難預期會有大批學校購書。石國基直言,已預計本輯《少年心》是「穩蝕」,出版社剛剛決定加印分拆的單元式版本,方便學校配合其他通識科和生活與社會科選用合適單元,盼增加銷情,相關費用達數十萬元,連同早已投資的1年人力、物力、財力,石國基直言損失「不要叫我估計」。
「不放棄出客觀教材」
雖然教材已鐵定虧本,但石國基堅定說,不會放棄繼續推廣國教,他認為,課程指引雖已擱置,但本港學生仍有需要認識國家,「只要我一日仍是出版社社長,都不會放棄推出客觀、全面國情教材的機會」。
明報記者 周婷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