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家長意見﹕國際學校 小班活動教學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7日 06:35
2012年10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Natalie現在於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CAIS)念Grade 1(相等於香港的小一),她曾在國際英文幼稚園(下稱St. Cat)念K1及K2,最後轉到CAIS念一年Preparatory(相等於香港的K3)後升小學。「很多幼稚園有『國際』兩字,但不等於是國際學校。」媽媽Ella表示,無論上課模式、師生比例及家校溝通等方面,也感國際學校跟非國際學校大有分別。「國際學校有很多自主權,講求小班教學,囡囡念St. Cat時,每班有廿多人,但在CAIS只有十多人一班。當然,在學校紮營的Day Camp、親子沙灘嬉水等活動,還有在師生籃球賽中,因學生隊勝出而全校可穿便服回校的活動,相信只會出現在國際學校的幼稚園。國際學校也不着重寫字、背誦,講求活學活用,我們不知道囡囡在學校學了些什麼,但每個星期學校也會電郵通知家長老師教了些什麼課題。」


Ella表示,相比主流學校的學生,囡囡的中文甚至數學程度的確稍弱。「拿他們現階段作比較,囡囡一定輸,但我會長遠地看,到中學時學習並不只講求背誦,那時她便會有優勢。囡囡也曾考獲傳統主流小學學位,以我所知,男、女拔萃也收不少由國際學校轉讀的學生,而現在不少學校也設有國際部,所以若將來真的想念本地學校,也毋須擔心課程銜接不來。只要事前了解清楚便可。」


主流班英文不足轉校

顏太兒子展鋒今年剛轉到晶晶幼稚園念K2。跟很多家長一樣,她希望兒子從小多接觸英文,但又不想入讀學費昂貴的國際學校,所以入讀K1時,為兒子選擇了一間有學券、亦設國際班的學校,但報讀主流班。「其實我不太清楚國際班的定義,不過我認為囝囝將來也會在香港念書,也毋須讀國際班吧!由於學校有國際班,相對也有不少外籍老師,相信對囝囝英文有幫助,所以最後便選擇在那間學校念主流班。」


惟展鋒念了一年,顏太發覺兒子並沒有很大進步,主流班每天只有15分鐘英文課,加上車程遠,故兒子升K2時便轉讀在家附近的晶晶幼稚園。「雖然它不是國際學校,但有外籍老師,而每天3小時的課堂裏,有1.5小時都是以英文上課,令他更有興趣學習。我們在家不常跟他說英文,在學校正好讓他打好英語的基礎。」家長認清不同學校課程編制內容,或許對孩子學習英語有更大幫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