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日就釣魚島主權爭議不休,雖不致令這兩個亞洲經濟強國的緊密經濟合作關係顯著改變,但兩國的緊張局勢卻可能促使日本製造商將生產設施遷離中國,令一些東盟國家受惠。
中日衝突 東盟受惠
中日互為重要貿易伙伴,以2011年為例,兩地貿易額創出34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日本亦是中國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1年底,日本投資中國的累計金額高達830億美元。
中日雙邊關係的可觀經濟價值,足以令雙方致力達成彼此可接受的政治調解方案。簡言之,經濟考慮足以影響政局。有見及此,市場若過分憂慮島爭,投資者便應趁低吸納。隨着中央政府放寬政策的滯後效應浮現,中國經濟可望於未來數季穩定下來,巴克萊因此維持中國增持評級。
釣魚島紛爭將促使日本企業尋求其他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東盟四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於2011年合計錄得逾130億美元來自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資,是2001年以來首次超越日本投資中國的金額。儘管泰國於2011年受到水災嚴重打擊,但日本於泰國的直接投資卻急升至逾70億美元,遠較2010年錄得的22億美元為高,原因之一是泰國一直是區內具吸引力的主要汽車生產中心。
除泰國外,日本企業對印尼興趣同樣大增,2011年投入逾36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遠高於2010年錄得的5億美元。日本對印尼市場充滿信心,是因為當地勞工成本較低並擁有龐大消費群。
日本及其他國家流入印尼的外商直接投資,有助平衡印尼的經常帳赤字及較波動的資本市場資金流向,帶來雙贏局面。鑑於進一步投入外商直接投資將可穩定印尼的國際收支平衡,加上當地消費增長強勁,巴克萊維持印尼增持評級。
經濟衰退才是全球公敵
全球利淡因素對亞洲出口業影響嚴重,我們希望各國政府能夠明白到它們的公敵,正是全球經濟衰退。亞洲區內的相互貿易增長,只能在和平的環境下持續,正是抗衡經濟衰退的強力武器。
黃敬庭
巴克萊投資策略師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