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歡迎參加香港漫畫星光大道之旅,以下旅程,大家將乘坐時光機,由1960年代游走至現今,認識各個年代Made in HK的漫畫人物,包括老夫子、牛仔、華英雄、麥兜、馬仔等等。大家還可了解本土漫畫的歷史與發展,細閱一本漫畫的誕生。今趟漫畫之旅行程豐富,團友們快起程吧,Let's go!
第1站﹕巨型角色雕塑朝聖
一提起漫畫,大家可能會想起日本漫畫王國,其實香港也有不少出色作品。為了令市民及遊客更認識香港的創意產業,香港動漫畫聯會主辦為期3年的「香港漫畫星光大道」,一次過將本土漫畫大曬冷!
24個漫畫角色 進駐九公
在九龍公園,24個你我熟悉的漫畫角色,化身為約1.8至3米高的雕塑,列陣在長約100米的漫畫星光大道上。小朋友們喜歡的《白貓黑貓》、《麥嘜》,許多媽媽追看的《我的低能之道》,爸爸們年少時至愛的《風雲》、《龍虎門》等漫畫角色統統亮相。從1960年代開始連載的《老夫子》、《13點》,至近年展示香港本土文化的《偽科學鑑證》、《癲噹》、《老少女基地》等漫畫主角皆助陣,陣容鼎盛。
發現漫畫家小秘密
團友們,隨便和喜歡的角色合照吧!之後記得留意雕塑旁邊的簡介,你會發現該漫畫及作者的小秘密:原來《白貓黑貓》的白貓Q小子凡事尋根究柢,皆因「Q for Question」,而叔叔黑貓A博士「A for Answer」,則是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知的飽學之士。漫畫家馬星原除了創作小朋友愛看的漫畫外,也在報章以馬龍為筆名刊載時事政治題材的幽默漫畫;又像滿載溫馨父子情、反映七八十年代香港社會面貌的四格漫畫《牛仔》,作者王司馬原來曾為金庸小說繪畫插圖呢。
在部分雕塑旁,大家還會發現印有包括王澤父子、李志清、李惠珍、馬榮成、劉雲傑、小克等多位漫畫家的手印。大家可以比一比手印,沾一下星級漫畫家的藝術氣息。
第2站﹕漫畫學堂拜師
看過雕塑後,大家可以走到「漫畫教育廊」,從展板中了解漫畫的製作過程、繪畫工具,甚至窺看漫畫家工作室的情景與原稿。說到畫漫畫工具,現在不少漫畫家都以電腦繪畫,十分方便,但從前漫畫家們都是以傳統的紙筆,繪畫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漫畫,他們會用鉛筆、毛筆、鋼筆、漫畫稿紙、水彩紙、網貼紙、雲形尺、圓圈板等工具,此外,又仔細地分為水彩、水粉、蠟筆、塑膠彩等顏料,相當講究。
了解製作過程 窺探工作室
本地漫畫界雖則未及日本的規模,但充滿香港的本土特色,例如早期的武俠格鬥漫畫,題材多反映中國俠義精神,亦慣用電影的拍攝手法,如分鏡及特寫來繪畫故事,以周刊形式連載,每期30至40頁不等。通過展板介紹,你亦會知道一本漫畫如何誕生,由構思劇本開始,再在稿紙上畫人物、場景,然後加入線條營造氣氛和動感,再經分色和文字處理,最後設計封面,就可以印刷成漫畫。
第3站﹕時光隧道知古今
在「漫畫歷史及發展廊」一站中,展示了1960年代至今的香港漫畫發展,讓大家回顧本地漫畫發展歷程。在1960年代,戰後生活開始穩定,反映小市民生活情趣的漫畫陸續湧現,代表作有生動有趣的《老夫子》和開創少女漫畫潮流的《十三點》;1970年代受李小龍熱潮影響,出現一系列功夫漫畫,包括《小流氓》、《李小龍》等。
回顧發展歷程 題材多樣化
1980年代可以說是香港漫畫的興盛期,題材也不再限動作漫畫,包括以青年人愛情為題的《百分百感覺》、搞笑無厘頭的《哨牙珍》,以及由利志達創作的哲學漫畫。1990年代,香港漫畫衝出海外,李志清獲日本出版社邀請推出《三國志》、《水滸傳》,而謝立文編、麥家碧繪的《麥嘜》更由漫畫變成電影動畫,繼而勇奪國際獎項。踏入21世紀,香港湧現一批獨立漫畫家,包括楊學德、小克、貓室和Stella So等,充滿個人風格,屬於另一股漫畫新勢力。
■香港漫畫星光大道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5:00至凌晨12:00
地點﹕尖沙嘴九龍公園東側長廊北翼
交通﹕港鐵尖沙嘴A1出口,往柏麗購物大道走,在《請》藝術雕塑附近步行1分鐘
門票﹕免費
查詢﹕2788 5968(上午10:00至下午6:00)
網址﹕http://www.comicavenue.hk
註﹕設免費遊客導賞團,10月27日至12月、3月中至6月逢周六、日舉行,時間為下午3:00(廣東話)、下午3:30(英語)、下午4:00及4:30(普通話),即場報名;另即日起周一至五設學生導賞團及工作坊,須預約
模特兒﹕冼海鍩、冼毅騫
文﹕顏紫燕
編輯:顏澤蓉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