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花旗主席炒人通牒內幕曝光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8日 06:35
2012年10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花旗集團總裁潘迪特及其長期助手海文斯突然辭職,消息人士爆出「大地震」內幕,直指潘迪特是因為行政人員薪酬方案及花旗回購股份計劃出乎意料被聯儲局否決,惹來董事局不滿,結果由上任不久的主席奧尼爾向潘迪特發出通牒,要他選擇自己辭職或被炒,將他逼走。《華爾街日報》稱,潘迪特下台後,龐大的花旗王國可能面臨「拆骨」,多名高層也在考慮是否留在集團。


股東罕有否決薪酬方案

消息稱,潘迪特(Vikram Pandit)與花旗董事局鬧不和已非一日之寒。今年4月,花旗舉行股東大會,根據美國金融改革法案要求,股東須就管理層的薪酬方案表決,結果潘迪特的1500萬美元(1.17億港元)薪酬方案,被55%反對票否決,成為華爾街大行有史以來首次。雖然表決結果不具約束力,潘迪特亦毋須歸還已獲取的薪酬,但已突顯花旗股東和管理層不和,引起董事局不滿。


同時,潘迪特一向強調與聯儲局關係緊密,他與下屬溝通時,不時以「班」(Ben,即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名字簡稱)來稱呼伯南克,顯得與伯南克很熟絡,甚至連董事局也相信潘迪特與聯儲局關係「友好」,預期聯儲局必會批准花旗的回購股份計劃,豈料花旗在年初的壓力測試無法符合聯儲局要求,最終價值80億美元的回購股份計劃亦被否決,令董事局深感失望。


多名高層考慮去留

花旗現任主席奧尼爾(Michael O'Neill)2009年加入董事局,今年成為集團主席,逐漸在董事局內「安插」自己人。自2009年以來,合共有13名董事離開,10名董事加入,曾與潘迪特在金融海嘯前共事的董事僅剩1人。據悉,部分新加入的董事如前紐約州銀行監管部門官員泰勒(Diana Taylor)與潘迪特不和,例如在銀行策略的優先次序、資源分配,以及薪酬方案等都持不同意見,潘迪特在花旗日漸失勢。


消息稱,主席奧尼爾突將原定周二和周三召開的董事局會議,提前於周一召開,會後向潘迪特「開刀」,要他選擇辭職或被炒,潘迪特孤掌難鳴,自知難以久留,便迅即決定自行辭職,結束在花旗近5年的總裁生涯。《華爾街日報》指出,多名新董事都對是否保持集團1990年代以來的「銀行超市概念」(即提供五花八門銀行服務予各式客戶)持開放態度,並不反對拆細公司。多名原期望有朝繼承潘迪特的花旗高層,據報正考慮是否留在公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