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獅子錢罌儲起銀行發展史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8日 20:35
2012年10月18日 20: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匯豐獅子錢罌、恒生財神錢罌、全港首張信用卡、1960年代的銀行廣告……這些物事陪着港人成長,亦見證港銀行業數十年來演化。銀行公會下周舉行展覽,展出銀行業文物,包括罕見的壓數機、錢罌、信用卡、紙幣等實品及照片。


銀行公會今年初起向百多個會員銀行徵集藏品,挑選具代表性的25件展品及30多張圖片,舉行是次展覽,當中包括多家銀行於1960至1980年代,為鼓勵兒童養成儲蓄習慣而推出的多款錢罌。


錢罌鼓勵兒童儲錢

匯豐銀行推出過多款錢罌,當中以舊匯豐總行大樓與總行門外兩頭銅獅Stitt和Steven最為人熟悉。當時,無論父母有否在銀行開戶,小朋友都可以1元或免費得到錢罌。除匯豐外,恒生銀行亦於1971至73年推出錢罌,分別以財神、寶鼎及火車頭的經典造型設計。


展示民國發行公債

展品亦包括本港首張信用卡及民國時期發行的公債債券。1975年,東亞銀行與美國銀行合作推出首張港幣信用卡,設計一式兩款。與現今的16位信用卡號碼相比,當時的卡號只有13位,以「4-3-3-3」形式排列。


此外,展品有自動櫃員機提款卡的前身「日夜提款咭」,匯豐於1971年推出日夜提款咭,方便市民隨時提款,巿民憑卡到提款機,可取到由信封包裝好的港幣200元,不過提款卡壽命有限,用200次便要報銷。


其他展品還包括兩款民國時期發行的公債,分別為中國銀行於1921年代開售的鐵路公債,以及1937年由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簽發的救國公債,兩者分別籌集國幣2000萬元及2.2億元。


最舊「紅簿仔」直身設計

展覽中最舊展品,是滙豐銀行於1915年發出的紅色存摺,當時的「紅簿仔」為直身設計,之後才慢慢發展為今日的橫向設計。


籌備展覽的銀行公會秘書麥依敏表示,銀行與市民息息相關,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希望透過展覽全面展示香港銀行界數十年來的演變。


明報記者 黎嘉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