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廠遷東南亞 第一太平長線看好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8日 06:35
2012年10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預期,將有愈來愈多生產線由中國轉移往東南亞,不少國際性基金經理應在逐步把資金買入相關資產,在該區多國有深厚業務基礎的第一太平(0142)應能受惠這一趨勢。


中國生產成本 遠高於東南亞

成本上升,風險增加,是生產漸漸由中國轉移往東南亞的兩大原因。以玩具和製衣業為例,廣東省平均徵稅及費用較東南亞國家高1倍,工人月薪超過400美元,較東南亞地區高1倍到3倍。很多做廠的上巿公司人工約佔收入10%至20%,人工升一成,利潤率便會去掉1至2個百分點,對於一盤利潤率約5%至10%的生意來說,1至2個百分點已相當要命,廠家肯定會考慮到成本較平的地區生產。


內地政治風險在增加

另外,中國的政治風險在增加。中央政治常委數目現在是9人,BBC報道,新一屆很可能調整至7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動,一次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交接後能否保持平穩難料。我相信,一些國際大廠會將部分生產調離中國往附近的東南亞,以減少風險。在這趨勢下,東南亞經濟增長可能中長期跑贏中國,在東南亞多國有深厚基礎的第一太平料可受惠。


無論怎樣看,投資第一太平都非常穩健。


第一, 它是老牌綜合企業,大家信它。基金經理要買東南亞增長,它會是首批選擇。


第二, 第一太平的業務本身就非常穩健。今年上半年的總營運溢利中,38%來自菲律賓電訊商PLDT(寬頻及流動電話服務)、19%來自菲律賓綜合基建營運商Metro Pacific Investment(公路、鐵路、醫院)、36%來自印尼食品生產商Indofood(去過印尼的朋友會發現,幾乎間間超巿都有它的即食麵賣)。這些活動全都和民生有關,相當穩健,令人買得放心。


第三, 細心再看第一太平的兩大業務PLDT和Metro Pacific Investment。它們的營業額收的是當地貨幣,至於採購方面,筆者相信很多還是要向海外採購(例如電訊設備)。歐美政府猛印銀紙,供應增加,歐美貨幣相對亞洲貨幣在貶值,這有利減低第一太平的採購成本。


第四, 公司有穩定的股票回購計劃。今年6月就宣布,會根據現有的兩年期股份購回計劃,打算分配約3.3億港元,相當於2011年經常性溢利約10%,在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期間,回購公司股份。公司這一舉動予人信心,並能支持股價。


綜合券商預期,第一太平今年預測巿盈率9.4倍,股息率2.7厘,不是很平又不是很貴。筆者還是覺得值得買入,以享受生產活動轉移的趨勢。


土砲

逢周四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