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市向上進入「大直路」階段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9日 06:35
2012年10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成交昨天高達710億元,突破了過去幾個月約400億至600億的「悶死人」水平。其實港股成交在9月份亦有2次超過700億元,分別是7日的750億元(剔除大手批股的交易)及14日的790億元。9月7日是因為歐央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而14日是美聯儲的QE3(筆者強調,應該稱之為QEn)。


這次則是確認內地經濟已見底。筆者相信愈來愈多「高成交股市漲」的日子出現,反映愈來愈多投資者願意重投股市。


筆者相信昨天的表現應代表大市向上已經進入「大直路」階段。希望讀者好好珍惜這段美好時光。


美林分析聯邦製藥 報告不科學

有讀者對聯邦製藥(3933)很有興趣,但看到美林的報告後擔心,抗生素加價不能持久,憂慮股價可能是「彈散」(反彈完後就散)。筆者嘗試再作多一點分析。


首先,美林認為加價不能持久的部分原因是季節性因素並不持久。是否真的是這樣子呢?推理邏輯上是對的,因為冬天是抗生素需求的高峰期。但實際數字呢?筆者手頭上有6-APA從2007年開始的月度單價數字。如果將6-APA每年9至12月的平均價除以9月份的價格,得出的變化率是-26%、-9%、+3%、+8%及-5%。我們可以發現,2007年至2011年5年間,9至12月售價相對9月售價的平均變化率是-6%。


換句話說,抗生素價格不僅沒有如美林所說在冬季漲價,反而下跌!很明顯,美林的分析員忽略了觀察這個重要的一環,只是「靠估」,結論不科學。


美林的第2點是說聯邦9月份停產1個月,市場庫存過低,因此才可順勢加價。沒錯,聯邦是有停產,但聯邦每年都會例行停產,而且9月份根本不是旺季,應該不會導致差1個月要急急補庫存。


美林的第3點是對手DSM的新產能進度比預期中慢。這個其實更加證明聯邦的成本優勢令對手不敢投產啊……


野村早人一步上調評級

昨天野村出了報告上調了聯邦的盈利,高於市場共識(Consensus Forecasts)達40%,理據是根據2007年以來的歷史價格走勢模式,聯邦於4季度加價可能是一個周期回升的復蘇綠芽信號(Green-shoots Signal)。翻查紀錄,原來野村已於7月9日股價3.3元時已經將聯邦的評級上調到「買入」,果真有先見之明。


股飈

逢周二、周五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