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藝術的資源,很大部分投放在教育。今天,香港的藝術教育可說遍地開花。注意一下身邊,會發現很多人 --- 從學生到長者 --- 在參與藝術活動,眾多藝術活動在各個社區發生。
對藝術的愛好要經過薰陶,對藝術人才的成長要予以培育。在傳統的中國教育理念中,藝術不可或缺,孔子提倡的六藝中就有「樂」,包含音樂、詩歌、舞蹈。全人發展必包括美學修養,所以如今香港從學前教育起就鼓勵通過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等培育兒童的美感和藝術欣賞能力。
小學及初中的藝術學習課時,分別是總課時的10%至15%及8%至10%。新高中課程為所有學生提供持續接觸藝術、發展創意的多元機會。新學制又鼓勵大學改變收生標準,藝術選修科即音樂科、視覺藝術科,以及與藝術相關的應用學習課程都是認可科目。
很多藝術教育和推廣活動借助社會力量進行。在民政事務局資助下,香港各個主要表演藝術團體頻繁到學校和社區表演,又舉辦講座、研討會、工作坊、課程、訓練營等。在2011至12年度,這些藝團舉辦的外展活動達到15,000多場,觀眾數以10萬計。
康文署也提供一系列藝術教育和拓展觀眾活動,轄下的觀眾拓展辦事處、藝術推廣辦事處和音樂事務處特別推出多項計劃,增進公眾對不同藝術形式的了解和欣賞能力,並舉辦了各類觀眾拓展計劃和視覺藝術活動。在2011至12年度,三個辦事處共舉辦了約2,700項活動,觀眾及參與人次達98萬。全日制學生觀賞康文署主辦的藝術節目可獲半價門票優惠。康文署的博物館亦向全日制學生提供入場費半價優惠,學校團體更可申請轄免入場費。康文署亦與地區及非政府文化組織合作,把藝術帶入社區。
藝術發展局也在藝術教育上承擔重任,與不同政策局、政府部門和藝團合作推行藝術教育活動。它亦管理着多項資助計劃,協助中小型藝團及新進藝術家實踐其藝術、創作及發展抱負,以及推廣藝術教育,在2010至11年度,藝發局一年和兩年資助計劃下的活動,便接觸逾180萬名觀眾。我們亦增撥資源予香港藝術節,在各區舉行高質素演出及增強節目的藝術教育。
作為培養藝術人才的基地,香港演藝學院每年有超過900名相當於全日制的學生就學,而修讀兼讀進修課程的學員更每年約有6,000名。
可見香港的藝術教育和推廣,是多層次、目標明確地分工合作展開的。長期以來,不少有心的香港人在不同的藝術範疇默默耕耘,努力創作的同時,也積極培養人才。香港今天在多個藝術領域如電影、漫畫、中國現代水墨畫等卓然有成,都與先行者的努力分不開。
由2010至11年度至2014至15年度,我們會增撥4億8,600萬元以加強文化軟件,而隨着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每年有約6,000萬元的投資回報收益,將有利加強藝術教育的推展。這要細水長流地進行,不但要培育出高端人才,也要在社會上營造藝術氛圍,培育出廣大的愛好藝術人群。
這是藝術的持續發展所必須的,也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持續發展所必須的。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10月21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