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商界悲觀情緒 比消費者信心可靠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5日 06:35
2012年10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商務部昨公布9月份新屋銷售量為38.9萬個單位,是接近兩年半以來的高位,比上月增加5.7%,遠勝市場預期。這項樓市指標的表現,亦脗合早前公布的失業率和消費者信心等其他經濟數據的理想表現。理論上,連串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前景值得看好,可是美國企業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卻普遍差強人意,專家分析指出,這情况反映聯儲局的刺激經濟措施並非「萬能」。


經濟數據與美企業績背馳

傳統上,消費者會比商界更快預示出美國的經濟前景,例如在4、5年前次按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中,消費者便比企業更早展現出悲觀情緒。可是正當近期美國消費者信心逐漸回復之際,美企卻紛紛調低盈利預測,反映美國商界普遍對經濟前景悲觀。消費者與商界對經濟前景的判斷反應迥異,究竟哪一方才是正確?有專家指這次應該相信商界。


摩通分析﹕美企過度保守

《紐約時報》引述美銀美林首席美國經濟師哈里斯(Ethan Harris)指出,商界的悲觀看法更為準確,「正常來說,你會認為消費者信心更重要,不過這次商界(對經濟前景的掌握)領先1至2季」。


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歐洲持續衰退,已令美企盈利受壓,加上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日漸迫近,更使美企必須步步為營,對以上一眾會影響美國經濟的因素保持危機感。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商界很可能比消費者更能掌握美國經濟的前景:首先,企業管理人員本身已比消費者掌握更多經濟資訊,而且會更為留意環球經濟狀况的影響;其次,「財政懸崖」對一般消費者的影響恐怕不如商界,因此商界會比消費者更關注國會是否容許「墮崖」發生。不過摩通美股首席策略師李爾(Tom Lee)接受CNBC訪問時卻稱,市場其實是對美企業績表現有「錯誤反應」,指出美企普遍增加現金儲備,以應付未來「財政懸崖」等環球經濟風險,因此認為美企實際上是打穩陣牌,整體表現不是外界想像般差,「這一季可能是歷史上美企現金儲備最高的季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