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建局昨公布首個工廈重建住宅項目,斥資逾12億元重建位於未來港鐵堅尼地城站附近一幢40年樓齡工廈,預料最快於2018年完成重建。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該工廈不少樓層早被其他發展商「落釘」,包括九倉及恒基。當中九倉更早以超過3400萬元收購當中兩層,佔全幢業權逾15%,市建局只會以工廈市價加特惠津貼賠償,不會賠償發展住宅潛力,勢面對「拔釘」阻力,拖延進度。
為增加住宅供應,政府去年邀請市建局參與工廈重建。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昨公布,會以先導計劃方式推出兩個工廈重建項目,首個重建工廈作住宅的項目,為堅尼地城士美菲路12P「祥興工業大廈」,樓高12層,1972年興建,涉及14個業權及11個經營者,地點位於未來西港島線堅尼地城站出口附近,交通方便。
擬建單幢23層住宅共180伙
市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表示,該工廈普遍殘舊失修,空置率高,天台層更有僭建物,有重建潛力。市建局計劃將地盤重建成1幢23層樓高住宅大廈,提供約180個單位,全部屬500呎以下中小型單位,落成前會研究是否加入「港人港地」條款,料2018年完成項目。局方明年初會重建另一工廈作商廈,已選定目標。
三成業權已落釘 九倉擁兩層
不過,市建局要收購該工廈需與一眾發展商角力(見另稿),該工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陳先生指出,大廈單位有三成是由發展商持有,但不少單位已空置多年。
本報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發現九倉在2006年斥430萬元買入7樓全層,到2010年再以3000萬元買入2樓全層,平均呎價約3000元,成功「落釘」搶佔先機。
成本12億 料2018落成
羅義坤指出,整個項目發展成本為12.06億元,當中7.3億元用於收購,預料最終會蝕1億元。他說,若屬自用工廈業主,市建局除賠償工廈單位市價外,亦給予政府特惠津貼4倍特惠金,即相等於市價兩成作收購;非自用業主則獲市價及1.5倍特惠津貼賠償;而工廈租戶則獲2.5倍特惠津貼。根據現時政府特惠津貼,每呎賠償價約204至220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董事總經理陳超國估計,工廈業主每呎可獲賠償約5000元。
只按現政策賠償 料有拖延
市建局消息指出,收購時已知該工廈被不同發展商「落釘」持有,不過並無單一發展商手持超過三成業權,但承認今次收購上會遇有一定阻力,相信會有發展商及小業主,可能就收購價未能達成共識而提出反對,拖延項目發展,但強調市建局會按現有賠償政策進行收購,不會改變。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