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藝術謀生說易不易,說難不難。憑着漫畫《孫子兵法》奪得日本「國際漫畫大獎」的藝術家李志清在藝術路中不斷探索,才有今天成就。他認為從事由個人出發的純藝術,不易,將藝術與商業掛鈎,迎合客戶、市場的需求,以商業藝術謀生卻不難,兩者只要做到平衡便可。
李志清從1980年代踏入漫畫界,至今,不只畫漫畫,有時候開班教畫,有時候舉行畫展,又或者忙着不同的大型計劃,他剛剛便與市區重建局合作,以漫畫粉飾中環街市的外牆。李志清慶幸可以自己喜歡的藝術為生,「工作佔了大部分人生,從事自己喜歡的事,又可以搵食,賺了」。
10歲立志以畫畫為生
李志清有五兄弟姊妹,父母管不了他們,他有很大的自由度,任意闖藝術路。「我自小已喜歡畫畫,約10歲時,到圖書館看到美國寫實派畫家魏斯的畫集,當時很感動,更決定以畫畫為生。」之後,愛漫畫的二哥看到聘請漫畫助理的廣告,叫弟弟嘗試,便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李志清回想,如果當時是看到廣告設計師或是畫班導師,只要是有關畫畫,他都會入行。「入行時,我不知道漫畫是怎樣一回事,覺得可以畫畫便enjoy。當然有框框,不是畫什麼都可以,但可以在框內發揮,突出自己。」後來,李志清獲日本出版社邀請,開始畫歷史漫畫,更奪得日本大獎,凱旋回歸香港。
不少人經《三國誌》、《孔子論語》等歷史漫畫,又或是金庸小說漫畫版認識李志清,認定他是歷史漫畫家或武俠漫畫家,其實,他畫畫很多樣化,入行初期曾畫愛情、搞笑、超能力等題材的漫畫,亦擅長水墨畫、油畫、速寫等畫風,更推出過青年讀物繪本(圖A)。李志清懂得平衡,隨心創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外,亦不抗拒繪畫迎合市場的畫作,這樣,才可持續走藝術路。
文藝培養修養美感
太太為黏土導師,夫婦皆以藝術謀生,加上,李志清認為香港的創意工業大有可為,故絕不抗拒13歲的長女及10歲的次子將來走爸媽的路。「藝術對孩子、所有人都重要。人們滿足了溫飽後,就要追求心靈上的滿足,這可從藝術、文學中找到。從藝術中,可以培養小朋友的修養與美感,他們仔細觀察周遭的事物時,明白社會的需要,不會麻木不仁,懂得細味生活。」通過藝術,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個性與喜好,不像機械人般倒模出來。
爸媽都是藝術家,家中環境有利小朋友接觸藝術。「兩姊弟都喜歡畫畫,有藝術天分。我跟太太沒有特意教他們畫畫,可能很方便,他們隨手可以拿起畫畫工具,愛畫就畫,而我們出外玩,亦會隨身帶着畫簿。」大約在女兒六七歲時,李志清讓她到家裏附近的畫室學畫,發現所有學生畫的畫一式一樣,大家跟着導師畫每一個步驟,為怕抹殺女兒的畫畫潛能,他只讓她學了一段短時間。至今,爸爸亦沒有再為女兒和兒子報讀畫畫班,任由他們自行創作。另外,他又表示子女同是資優生,但亦有點過度活躍,他發現子女可以專注地畫畫,實屬意外的收穫。
讓子女「盡性」發展
「社會上不是人人都是醫生、大律師,而是需要不同職業的人去建構,包括從事藝術的人。再說,很多行業都需要有藝術的思維,包括創意、分析和觀察周遭的事物。」與日本出版社合作推出漫畫多年的李志清,熟悉日本漫畫文化,他表示,日本設有漫畫博士學位,很多畢業生不一定投入漫畫界,他們可以擔任高官。「學習文學、藝術的人可以從多角度了解人性需要,不止是以邏輯行事,單考慮經濟需要,而是懂得為人設計,藝術可以是為人服務的。」李志清表示家長為孩子供書教學,給他們知識的同時,亦應讓他們「盡性」,了解孩子的天分,任由他們發展。若孩子長大後選擇走藝術路,就隨他吧!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