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國要為中國行為設界線」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2日 21:35
2012年11月02日 21: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華盛頓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美關係專家格拉澤(Bonnie Glaser)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闡述她對未來4年中美關係的剖析。她表示,民主共和兩黨對華基本已有跨黨派共識,無論羅姆尼或奧巴馬上台分別都不大,更大問題反而是中國不明白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對華其實利多於弊,釣魚島問題若處理不當,更可能嚴重影響中美關係。她說,美方認為近年中國一些舉措已「過了火位」,美國覺得有需要給中國的行為,劃下一些界線框框。


華盛頓著名智庫林立,距離白宮不太遠的CSIS正是被視為兩大智庫之一。記者昨天登門拜訪了CSIS費和中國研究項目(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的亞洲事務高級顧問格拉澤。格拉澤專研中國外交及安全政策,是美國政府東亞事務問題的顧問,在加入CSIS前,她更曾為國防部等政府部門當顧問,對華府想法認識甚深。


指華討好處討得太盡

格拉澤在訪問中反覆指出,美方覺得中國近年在貿易以至領土爭議上,「討好處討得太盡」,她認為問題核心,是中方人士普遍覺得美國正走下坡變弱,這為中國帶來了擴大利益的機會。「為什麼近來的島嶼爭端都集中南海?因為中方認為美國在這一區域相對較弱。」但她強調,現實是「中美目前各自都有一大堆問題,國勢有可能轉好,也有可能轉變,故此中國不宜高估自己的實力。」


她以貿易矛盾為例。預測無論誰當選總統,未來華府勢將就更多中美貿易問題訴諸世貿仲裁,因為中國一邊「竭力謀取着數甜頭」,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至今已11年, 中方至今還有很多承諾沒落實執行。她續稱,中國近年對其他國家一些「帶有壓迫性」的行徑,亦令華府關注到底中國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強國,雖然美方認同中美關係極重要,不想變成零和遊戲式的競爭關係,但同時也認為,「我們有需要為中國的行為,設下界限框框」( we have to set boundaries on china behaviour)。


「中方試圖改變釣島現狀」

格拉澤認為,在南海黃岩島爭議上,中國大力向菲律賓施加經濟壓力,例如藉着更嚴格進出口檢驗打擊菲國香蕉等農產品出口,「做法甚為不妥」。在釣島爭議上,她同樣認為中國趁着由東京都前知事石原慎太郎所掀起的購島風波,利用日本中央政府的「失誤」, 謀取最多利益,試圖徹底改變日本40年來擁有釣島行政控制權的現狀。「中方正企圖改變當前的權力平衡,近日中國海監船在釣島附近巡航還驅逐日本船舶,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挑戰了日本對釣魚島的行政控制權。若類似行動持續重覆出現,到底誰才算實際控制着釣魚島,便變得很難說了。」


格拉澤表示,現在美國最關注的是,中國是否真的以為,若日本失去對釣島的行政控制權,就意味釣島再非日本實際控制之地,因而不能再列入美日軍事同盟的安保範圍。「若中方真有此想法,就很危險。皆因美國不會就此改變(安保範圍適用於釣島的)看法。」她警告,中方這種策略,後果會很嚴重。


棄日難續亞太區影響力

她解釋,「一旦對峙形勢急轉直下,例如中方有人員登島,屆時日本若要求美國出手介入,美國將極難拒絕」,因為捨棄日本等同撕毁安保同盟,美國也難望再維持駐日美軍基地。但駐日基地對美國來說太重要了,若然失去,美國就不可能繼續在亞太區有效發揮影響力,是以確保美日同盟關係,是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重要基石。


她表示,主權爭議世上多的是,美國通常也不過問,但如果中國在釣島問題上去得太盡,定必惹怒美國,因為這等同逼美國到牆角,令美國冒上要麼被迫介入,要麽被迫捨棄日本和駐日基地的風險,記者追問這是否意味釣魚島問題未來4年有可能嚴重影響中美關係?格拉澤的答覆是肯定的。


「美國如高調中方多退讓」

她說:「所以美國必須展示力量,定出底線,並就中國的行為定下不可踰越的框框。」她聲稱,根據近年經驗,當美國高調向華展示實力時,北京通常都會悄悄退讓。例如2009年中方船舶在南海攔截美軍偵測船事件上,美方作出了強烈反應,華府高層還向中方表明,必須認真想清後果。


結果中國最終讓步,避免再作強硬攔截,雖然中方私下有要求美方偵察船離遠些,但並未尋求制止。


明報記者 余偉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