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南丫海難發生至今逾月,幕幕救援場面仍歷歷在目。慘劇當晚,在前線消防及水警搶救傷者之時,逾250名後援人員也竭力為亡者工作,有警隊災難遇害者辨認組女警,當晚抵達南區水警基地協助,回想一具又一具屍體被抬上岸,心情沉重之餘,要及時記錄屍體每個細節及表徵,忍淚為罹難者抹走面部滲出的血水。亦有急症室醫生,至今難以忘懷無法救回8歲女童,及女童小兄長問他「點解救唔到妹妹」的一刻(見另稿)。
面對年幼死者更難過
國慶日發生的南丫島海難,導致39人罹難、百人受傷,事故起因至今仍未水落石出。
警隊向特定人員在偵緝訓練課程中提供災難遇害者辨認訓練,以便支援大型事故的屍體辨認及檢驗工作,除助遺體認領,更有助找出事故發生經過,今次海難中亦有出動。
原駐守油尖警區的女督察陳仲欣,是災難遇害者辨認組的一員,事發當晚深夜至清晨,於水警基地協助。「今次是受訓後首次面對事故,當時逾20具屍體被逐一抬上岸邊,氣氛頓時變得極為沉重。」她形容當時甚為難過,但盡力抑制情緒,緊記每個工作細節,以免愧對亡者,希望助倖存者盡快找到逝去親友。
首次同時面對39遺體
「在辨認屍體期間要填寫一份逾百個項目的問卷,無論紋身、胎記、衣著及財物,所有表徵統統要仔細記錄。」不過,由於遇害者罹難不久面部仍不停滲血,她唯有忍淚為其抹走血水,面對年幼死者時心情更難過。
駐守東區的警長鄺紹邦,事發後翌日清晨被派到葵涌殮房工作,協助解剖及家屬認屍程序,他說入職25年來,從未同時面對39具遺體,難過之餘,提醒自己在蒐集遺體資料的1小時內,每個程序必須處理妥當,助找死因之餘,可令家屬避免多次認屍承受額外傷痛。他形容,當時看到不少家屬情緒失控,同事也要強忍眼淚處理案件,安排家屬先到他處冷靜下來,再告知餘下手續。
親屬激動斥責 體諒耐心回應
另外,慘劇當日亦有一批警員處理傷亡查詢組工作,由事發翌日凌晨至上月8日接獲約1350個查詢。原為投訴警察課的警長陳勇憶述,由事發後至翌日清晨6時,處理300宗查詢,有親屬激動斥責他們,他在體諒對方之餘,亦要盡力回答提供資料協助。
明報記者 錢瑋琪 談誦言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