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城規副主席黃遠輝﹕嚴防「回流丁」踩出村建屋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5日 21:35
2012年11月0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土儲地圖」揭示,目前全港有932.9公頃官地被納入「鄉村式發展」土地興建丁屋,惹來「鄉村地」界線過大質疑。城規會副主席黃遠輝接受訪問時說,近年原居民評估未來10年丁屋需求將急增,當中其實包含了村長評估海外原居民或會回流建屋的數量,可能是他們看準本港土地發展時機而回來,但這數字並「不實際」,本港長遠根本難以應付,城規會必須把關。他又強調,城規會一直審慎「劃地」,個別村落證明有超額申請時才會「稍為擴充界線」。


稱少有擴大鄉界獲批

身兼政府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的黃遠輝,加入城規會7年,協助制訂不少「分區計劃大綱圖」,以決定各區土地用途。他直言,過往城規會討論「鄉村式發展」土地「界線」時,不會有政治或社會顧慮,大多數跟隨原居民在1898年、英政府劃定的「鄉界」來決定現時「鄉村式」用地,僅少數情况會因應個別村落需求,稍為擴大界線。


他坦言,城規會近年接獲不少原居民申請,均是要求政府擴大「鄉村式」地帶界線,或容許將「鄉村式」土地以外的綠化帶和農地用作興建丁屋,滿足丁屋需求。原居民普遍的理由是該村未來10年需求將急增,如部分村落現時丁屋申請數字為15宗,10年後的評估則急升至200至300宗。


指回流需求「不實際」難應付

黃遠輝分析,因能申建丁屋的必須是原居民,而其身分須由村長根據族譜確認,估計欺騙成分不高,故突然需求急增,估計是來自海外,如移民到倫敦或荷蘭的原居民,他們看準本港土地發展時機,一家數代回流申請建屋,而這些需求以往並不存在,因此他認為這類需求「不實際」,「因為政府擴大1倍村界也不會足夠」,亦難以評估總量有多少。


他稱,城規會只能盡力把關,一般在村界或「鄉村式」用地以外的丁屋申請,均不會獲批准,以免開壞先例。他解釋,因現時政府的政策沒規定海外原居民不能回流建屋,故當局必須接納申請,而是否需要檢討丁屋政策,他則不能評論,認為要留待政府高層決定。


多層丁屋或引出更多需求

對於有建議指出,政府可考慮容許原居民組合丁權,集體建多層丁屋,從而釋放土地發展長遠住宅,黃遠輝直言,憂慮以現時原居民提出未來10年丁屋需求量,放寬高度限制,只會間接令「鄉村式」用地有更多空間建屋,變相每個申請丁屋時間縮短,可能有更多「潛在海外需求」出現。


倡研近郊「丁屋地」改用途

近日政府提出有900多公頃土地要留作建丁屋,引起外界關注政府以至城規會過往研究土地用途時,有否「過分鬆手」、預留過多「丁屋地」,黃遠輝認為,不少「鄉村式發展」用地分佈零散,較難建屋,但面對市區住宅地需求熾熱,政府可嘗試着眼小量鄰近鐵路、公路新市鎮的「鄉村式」土地,研究是否可發展較高密度住宅。


明報記者 鄭穎瑩 黃俊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